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课件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总复习课件

B
D
O
E
C
又∵AB=AC(已知)
∴AB-AD=AC-AE即BD=CE(等式性质)
已知,如图,∠1=∠2,∠C=∠D 求证:AC=AD
证明: 在△ABD和△ABC中
牛刀小试
D
∠1=∠2 (已知)
∠D=∠C(已知) AB=AB(公共边)
A
1 2
B
∴△ABD≌△ABC (AAS) ∴AC=AD 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
如图,AB=AC,AE=AD,BD=CE,
求证:△AEB ≌ △ ADC。
证明:∵BD=CE
A
∴ BD-ED=CE-ED,
即BE=CD。 在AEB和ADC中, AB=AC AE=AD BE=CD ∴ △AEB ≌ △ ADC (sss)
B
E
D
C
牛刀小试
如图,AC=BD,∠CAB=∠DBA,你 能判断BC=AD吗?说明理由。 证明: 在△ABC与△BAD中 C D B
三、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找第三边 (SSS)
(1):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找是否有直角 (HL)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2):已知一边一角--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 (3):已知两角---
A
A B C B
C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 1 例3 △ABC中,∠B= ∠A= 4 ∠C,求 3 △ABC的三个内角度数.
解:设∠B=xº,则∠A=3xº ,∠C=4xº,
从而:x+3x+4x=180º ,解得x=22.5º . 即:∠B=22.5º ,∠A=67.5º ,∠C=90º .
(1) 按角分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2) 按边分
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练一练
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cm, 13cm, 7cm B、 3cm, 5cm, 9cm C、 14cm, 9cm, 6cm D、 5cm, 6cm, 11cm
C
OD=OE ∠DOF=∠EOF OF=OF
E
B
∴△OFD≌△OFE(SAS) ∴DF=EF
7.如图,在△ABC中,AB=2AC, AD平分∠BAC且AD=BD. 求证:CD⊥AC.
(提示:过点D作DE⊥AB于E 分两步证明: ①△ADE≌△BDE; ②△ADE≌△ADC)
B A E
D
C
8.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AC.
O 1 图1 2 C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 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 稳定性。
了解一下
可表示为:五边形ABCDE或 五边形AEDCB
A 内角 E 外角
B

D C
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 点的线段。
对角线
n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对角线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n 边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平分线上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知识回顾:
包括直角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 全等的条件:
解题 中常 用的 4种 方法
1.定义(重合)法; 2.SSS; 3.SAS; 不包括其它形 状的三角形 4.ASA; 5.AAS. 直角三角形 全等特有的条件: HL.
牛刀小试
A
C
∴△ADE≌△ADC(SAS)
∴∠C=∠AED=90° ∴CD⊥AC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归纳与整理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两个图形关于 某条直线对称 性质 判定 等腰三角形
特 殊
轴 对 称
性质
等边三角形
37
知识回顾: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图形
A
轴对称
A'
图形
B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地十三章 地十四章 第十五章 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轴对称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分式
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三角形的定义、分类 三角形的边 与三角形有 关的线段 高 中线 角平分线
三 角 形
与三角形有 关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外角和
内角与外角关系
2. 三角形的分类
图 形
过一个顶 点的对角 线条数 分成的三 角形个数 内角和 外角和
1 2
2×1800 3600
2
3
3×1800
3 4
3600
n-3
n-2
3600
4×1800 (n-2)×1800
3600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结构
全等形 解决问题 全等三角形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SSS、SAS、ASA、AAS、HL)
AC=BD ∠CAB=∠DBA
A
AB=BA
∴△ABC≌△DEF(SAS)
牛刀小试
如图,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 A 交于点O,AB = AC,∠B = ∠C. 求证:BD = CE
证明 :在△ADC和△AEB中
∠A=∠A(公共角) AC=AB(已知) ∠C=∠B(已知) ∴△ADC≌△AEB(ASA)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
牛刀小试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AD⊥BD,垂足分别为C,D,AD=BC, 求证: BD=AC.
证明:∵ AC⊥BC, AD⊥BD
∴∠C=∠D=90° 在Rt△ABC和Rt△BAD中 D C
AB BA BC AD
A
B
∴ Rt△ABC≌Rt△BAD (HL) ∴BD=AC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例4 如图,点O是△ABC内一点,∠A=80°, ∠1=15°,∠2=40°,则∠BOC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650 A
分析与解: ∠O=180°-(∠OBC+∠OCB) =180°-(180°-(∠1+∠2+∠A) B =∠1+∠2+∠A=135°.
4.如图(4)AE=CF,∠AFD=∠CEB,DF=BE, △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解:∵AE=CF(已知) ∴AE-FE=CF-EF(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F 即AF=CE 在△AFD和△CEB中,
AF=CE(已证) ∠AFD=∠CEB(已知) DF=BE(已知) ∴△AFD≌△CEB (SAS) B C A D
C )
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 2cm<X <12cm 范围是_____________;
4.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垂心)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A F B
A
E D
C
A D C B B E F
C D
5.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重心) 6.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内心) .
三角形的中线
表示法: ① AD是△ABC的 BC上的中线. ② BD=DC=½BC.
A
B
D
C
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的三线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 B: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只有一条。 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内只有一条高线。 例:在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中,同一条边上的中 线 ,高和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最短的是( B ) A:中线。 B:高线。 C:角平分线。 D:不能确定。
O
BC=DE A E C AB=EC ∴Rt△ABC≌Rt△CED(HL) ∴∠B=∠DEC ∴∠ACB+∠DEC=90° ∴∠COE=90° 又∵∠A=90° ∴∠ACB+∠B=90° ∴DE⊥BC
5.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 是OC上一点,PD⊥OA于D, PE⊥OB于E,F是OC上的另外一 点,连接DF、EF. A D 求证:DF=EF. F C
OB=OC
AO=AO ∴ Rt△ABO≌Rt△ACO (HL) C
∴ ∠BAO=∠CAO
∴ AO平分∠BAC
4.如图,AB∥CD,∠A=90°,AB=EC, BC=DE,DE、BC交于点O. D 求证:DE⊥BC.
证明:∵AB∥CD ∴∠DCA=180°-∠A B =180°-90°=90° 在Rt△ABC和Rt△CED中
C
B
C
C'
B'
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 轴是 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 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 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练习: 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 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 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 带那块去合适?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