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心理学复习提纲.pptx

(2020年整理)心理学复习提纲.pptx


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是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感是稳定的、深刻的、持 久的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 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
2) 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 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 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的夸张性)
3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学海无 涯
(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
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
3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的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 并使障碍最终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 32、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的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 性 特点 3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 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 3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 4 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35、想象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最高境界)、有意想象 36、有意想象的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
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加工形式和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 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 0.25-2 秒,以外部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内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1 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约为 7±2 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 克服内外困难 3. 经受成败的考验 47、狭义的挫折的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④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38、情绪的种类(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
1. 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 2. 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3. 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1 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 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 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 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 强烈 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49、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
学海无 涯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பைடு நூலகம்
50、能力的二因素说
英国斯皮尔曼 1904 年提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 G 和特别因素 S 构成的 51、智力形态论 美国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 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 习的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的影响
52、能力的分类 1. 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 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
2. 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3、能力的培养 1. 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 2.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 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4. 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54、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征。 55、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 56、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
学海无涯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 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 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 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 需要和兴趣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
1 体液说 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和抑郁质(林黛玉) 2 体型说 3 血型说
4 激素说
学海无 涯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 兴
奋和抑制。其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58、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59、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学海无涯 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 觉) 19、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 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 特征:
1 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人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 2 性格的意志特征 3 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60、 性格的类型
1 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内向 型和外向型
3 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4
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按社会价值取向,按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6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起源方面(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
② 可 塑 性 方 面 ( 气 质 可 塑 性 较 小 、 较 慢 , 性 格 可 塑 性 较 大 较 快 ); ③ 行为指向方面(气质表现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
3 应激(特征:超压性和超荷性)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9、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和惊讶感)、美感(心旷 神怡)
40、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的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 (二)提高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他人评价法”) (三)学会自我激励 (四)提高移情能力 (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41、不良情绪的调控
45、意志结构中的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 46、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 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矛盾。 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 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 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 2.目的的确定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二)改变认知角度(三)转移注意力(四)合理地发泄情绪(五)学 会
制怒(六)消除紧张
学海无 涯
42、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
过程。
43、意志和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4、意志和个性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 务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③ 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15、无意识学说: (一) 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是 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 自己 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 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 行事。 (二)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 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 抑的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