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论文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论文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近几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爆发力等素质均有所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患病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军队在征兵工作中也因体质健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将学校体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配备都以达到较高标准,我们更有责任干好学校体育工作。

如何在新理念下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一、现阶段优秀体育课的一些基本特点
1、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一堂好课,能较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并能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点,选择的教材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强的教学因素;第二点,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明确、具体;第三点,注意了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各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突出了教学重点;第四点,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重视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

2、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改进教法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从而进一步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体会运动带来的健康快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语言亲切、易懂,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评价,激发兴趣,深入到学生中用简短的语言提示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身体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理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引领和调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改变过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被动学法,改为突出以人为本,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体质体能,注重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在一堂体育课中各尽所能,相得益彰。

3、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
现行体育课在组织教法及教学步骤上体现出的:一是,明确目的
性;二是,较好地处理教师的讲解、示范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关系;三是,能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四是,重视运用的效果。

注重组织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结构问题。

什么叫结构?一堂课根据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通常称教学结构。

而教学结构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改革,我们先后将音乐、舞蹈引进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就故事情境展开,突出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掌握体育技能,以后,又将素质练习引进课堂,并且一度在体育界开展体育课突出运动技术技能为主,还是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和探索,无疑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课的学科作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4、提高了课程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水平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直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一些优秀体育课中,许多体育教师都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地区与学校的实际,选择、开发、引进符合体育课程性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

如:绣湖小学轮滑、香山小学的抖空竹,溪华小学的独轮车,自制小沙包、保龄球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些教材,也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因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怎样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
1、体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

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但每
一个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体育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体育。

其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达到同样程度的体育水平。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体育课中体现因材施教。

2、落实教学目标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具有组织教法的保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抓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本质特征,不能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四级水平的具体目标割裂开来。

在设置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时,应体现不同方面的目标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目标。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以及体能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目标也不宜过多,更不宜面面俱到。

3、合理选择教材
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象棋、围棋等。

我们还要了解小学阶段身体练习特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
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一节课中和一个教学单元中的身体练习宜经常变化,适宜采用复合教材来教授。

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把生活中的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等原封不动地搬进体育课堂上来,而是以这些内容为素材,把它们设计成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运用于教学。

4、突出教学重、难点
对教材的处理是一节体育课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有经验的老师的优势所在。

对教材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效果。

我认为我们是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谁放在前不是主要的,而将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正确却是一堂课的关键。

如何确定的重难点?我认为所谓重点:就是该项目完成质量的关键环节。

如:“蹲踞式跳远”动作,它的教学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所谓难点:就是指该动作完成中容易出现并影响动作质量的某种环节。

一节
好的体育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解决课的重难点。

5、课堂组织教学强调一个“趣”字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6、教学方法强调一个“活”字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

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7、注重教学评价
课堂上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即使只有少部分优秀的也要及时给出表扬,起到表扬的作用。

注重过程性评价,每个阶段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

期末要根据学生体质的差异,能力的程度给予积极的评价。

8、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声动听的讲解、一个优美的示范以及教师的某个特长或许就在某个瞬间悄悄打开孩子的心扉,从此在他眼中你的课就与众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