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危机组成部分,其根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心爱党、心爱社会主义、心爱祖国,厚道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康健的体魄、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康健的审美情趣。
详尽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康健、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
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厚道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劳;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例外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崇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康健。
心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大的体魄,形成康健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
表现。
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康健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例外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
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
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博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
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详尽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学校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开展测评工作。
七、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
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够,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
等级是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异”(A)、“良
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危机依据之一。
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需要。
对学校全体教师有一个全面、公平、公开的综合评价考核,留意从教师的德、勤、能、绩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
结合我校实情,经校委会、全体教师多次讨论,特制定以下教师评价方案。
(本方案只适用于各科任教师)
一、评价内容
(一)、思想政治(9分)
(1)能心爱党的教育事业。
(2分)
(2)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
(5分)
(3)具有法律意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2分)
(二)、职业道德(9分)
(1)善待学生、家长。
无体罚学生现象。
(3分)
(2)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纪律。
(3分)
(3)能讲求团结合作,当好学校主人。
(3分)
(三)、业务学习(8分)
(1)熟悉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标要求。
(4分)
(2)坚持理论学习,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和各级研讨活动。
(4分)(四)、工作能力(32分)
(1)备课:
(9分)
①能超周备课,按时签字,能积极进行集体备课。
②能严格按照《学校备课要求细则》的质量、数量进行备课。
③能反映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
④教案书写认真,不求整齐,允许有反复修改的痕迹。
(2)上课(9分)
①上课前准备允分。
②能按《教师上课要求细则》进行上课。
③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3)作业与辅导(9分)
①作业的布置。
(3分)②作业批改。
(3分)③及时辅导。
(3分)(4)教科研(5分)
①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并作好笔记。
(2分)
②能精心准备过关课、考核课及示范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分)
(五)、出勤(5分)
按学校考勤制度执行。
全勤得5分,请假每天扣
0.8分,请假每节、迟到、早退各扣
0.2分;旷课每节扣
0.4分,每天扣
1.6分。
因公外出、婚、丧、产、重病、函授学习在学校规定范围内不扣分。
本项分扣完不倒扣。
(六)、工作量(5分)用本人所代所有节数除以学校代课节数最多数乘以5%,就为本项得分。
(七)、工作绩效(32分)
(1)反馈意见(6分)①学生评价教师(3分)②校委会评价教师(3分)
(2)教育管理(6分)
(3)教师的教学效果(16分)用本人所代科目成绩平衡分除以学校平衡成绩最高分乘以16%,就为该项得分。
(4)其它成果(4分)指在本年度所取其它成绩。
二、教师考核机构
要使教师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民主、求实的教师评价考核小组。
评价组组长由校长王印春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刘增和工会主席李艳春担任,成员由校委会及教师代表(何少伶、王志东等)11人组成。
在学期末由评价组的成员采用听、看、查、阅、问等方法,对每位教师做出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考核说明:
1、本考核方案只适用于语、数、综合组教师,中层领导、后勤等其他教师另行考核。
2、本考核以一年为单位,以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学期末考核占40%,学年末占60%。
每学期的成绩以每学期末的成绩为准。
3、考核成绩以100分计算,成绩在90分以上为优异,80--89分为称职,70--79分为基本称职,69分以下为不称职。
4、因工作差别部分教师有缺少的项目,按实有项目计分,换算为百分。
5、考核结果为教师聘任和评选优异教师、师德优秀、优异班主任、骨干教师和职称评聘主要依据。
6、处罚与奖励:
(1)、奖励按本方案中的规定施行。
(2)、有危机体罚学生,并造成不良影响的;(-5分)乱收费、乱推销教辅资料和学习用品的。
(-5分)工作期间出现巨大安全事故的。
(-5分)工作期间危机违反学校规定的,造成危机后果的。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