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设计思路: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一:
1.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建议做一个模拟试验,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2.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明确阐明这个观点。

3.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4.对于资料3,建议教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其中,问题1的答案是: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5.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动通常都是比较缓慢的,超出人类历史的
范畴,而这个问题研究所选择的崇明岛,其发生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甚至是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研究过程中要大量应用到本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有关流水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最后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作出预测,应该说这是问题研究的较高层次。

教学建议二:
1.这个问题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们配合一个试验,模拟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的全过程。

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流速一定的水从山上冲下来,看一看泥沙在下游堆积的情况,在河口就有可能出现沙洲。

2.冲积岛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有关
3.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4.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形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上,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

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周围港口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5.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相关资料:
1.冲积岛
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
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

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

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2.崇明岛的变迁
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

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

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

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

11世纪时,西沙西北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姚刘沙,东北也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

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

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崇明城的前身。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

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

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3.梦想岛——崇明岛抒怀(节选)
我是这梦想之岛的农人的儿子。

这个沙子一粒一粒沉积的岛,也是梦想一层一层堆砌的岛,可是梦想之初又在哪里?又是什么?长江已经流淌亿万斯年了,长江在流出之初便挟裹着上游中游的泥沙浩浩入海了,谁能说得清这最初的沉积发生在何时何地呢?人所看见的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