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一)湘西吊脚楼(节选)
聂鑫森
我曾数次叩访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
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
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
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于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
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脚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意境。
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
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
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
我曾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端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1.根据短文填空,
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湘西吊脚楼的奇特韵致。
(1) 美丽的湘西山 ______ 水_____ ,其间点缀着___________ 、建筑
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2) 吊脚楼的大体样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着悬柱,并嵌有花窗,花窗上的图案___________ 而______ 。
(3) 吊脚楼的堂屋很敞亮, _______ 而_______ ,楼旁饰以几丛茂林
修竹,___________ 而有__________ 。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引用( ) D.作诠释( )
4.为什么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修建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二) 绿色之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之都”,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 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 个自然森林、98 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
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
花园,占地约1256 公顷,加上湛蓝的莫斯科河、上千座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 )的现代建筑,使它对游人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七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 装饰装扮)多样的建筑。
入夜,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
这座全世界都知道,非常著名( ) 的宫殿始建于1156 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
宫殿
中央,(挺立矗立) 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
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 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
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十月革命后,红场就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
曾经用黑色和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
自1928 年起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生态环境的(改造改善) ,美化了市容,(调动调
节) 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之都。
1.用“ ”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举世闻名金碧辉煌错落有致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 莫斯科被称为“ ______________ ”,平均每人拥有绿地30 多平
方米。
(2) 莫斯科以前被称为“沙漠城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之一。
(2)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
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5.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
( )
(2)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
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
(3)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 6.莫斯科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二、分析方法
以上两篇文章均是_________ (写人记事状物)类文章。
文章(一)主要从湘西吊脚楼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等方面来介绍,而文章(二)则围绕莫斯科是座“ __________ ”来写。
它们都运用
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一)主要运用了_________ 、__________ 等,文章(二)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三、习作指导
1.审题。
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
2.立意。
表达对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喜爱之情、自豪之感。
3.方法。
①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
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②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
助形式。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一)1.(1) 奇异古香古色
(2) 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古朴秀雅
(3) 温暖亲切温馨意境
2.第二自然段写了湘西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和大体样子。
第三自然段写了吊脚楼的妙处。
3.C.√ D.√
4.因为长江流域地区多水多雨,空气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
和通风极为有利。
( 二)1. 略
2.金碧辉煌错落有致举世闻名
3.(1) 绿色之都(2) 以前树木很少
4.(1) 不能去掉。
“之一”说明世界上绿化较好的城市除了莫斯科还有其他城市,莫斯科只是其中一座。
(2) 不能去掉。
“曾”说明以前发生过野鹿绝迹的事情,现在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了。
5.(1) √ (2) √ (3) ×
6.自1928 年起莫斯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市郊还建立了11 个自然森林区
二、状物建筑形式妙处绿色之都
引用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