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军考语文真题(历年军考真题汇编系列)

2015年军考语文真题(历年军考真题汇编系列)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5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军考语文真题关键词:军考真题,德方军考,军考试题,军考资料,士兵高中,军考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题共八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答题纸全部上交并分别封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1.加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是A.字帖ti è 勾当gòu 干涸hé 着舰zhuóB.殷红yān 打擂lèi 木讷nà 强劲jìngC.畜禽chù 押解jiè 纰漏pī 游说shuìD.牵累lěi 装载zài 模样mú 间谍jiàn2.没有错别字的是A.卓尔不群好高骛远搔痒病誊录B.修葺一新共商国是一摊血啰嗦C.寥若辰星惟妙惟肖没承想藩篱D.自惭形秽坚若磐石蒸馏水和蔼3.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①太阳光本来是自然光,它的震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

②他因为没有准确掌握信息,以至作出了错误判断。

③借职务之便谋取暴利的行为,应当从制度设计层面上加以制约。

④做事要抓住主要问题,不要让枝节问题牵掣住。

⑤从手机短信中看到这条爆料,他立即前往现场采访。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庆祝祖国66岁华诞,我们单位准备组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迎国庆文艺晚会是其中一项。

B.政协委员只有深入生活认真调查研究,提交的议案才能不脱离实际,让话语权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C.引导大家读好书,是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D.从现有的安全飞行安全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学员基本驾驶技术不牢固而发生严重飞行事故的情况占有很大的比例。

5.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萌”即可爱:“萌萌哒”三字连用,意为“太可爱了”,可用于不同的对象。

B.从30层高楼往下看,街道、行人、车辆、房屋……等等,一切尽收眼底。

C.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D.小赵告诉我说,他的故乡在景色秀美的长江下游——六朝古都南京市。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乡愁的文化表达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新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

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

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

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

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B.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C.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抗。

D.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实践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以为、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文化身份”的确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C.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伴随人的一生。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的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信沉湎于物的视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近了。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选择3分,翻译10分,共22分)①羊祜,字叔子,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③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④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⑤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

使不得言。

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

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⑥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

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

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

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⑦祜寝疾,求入朝。

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

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

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选自《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有删节。

)1.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颇以渔畋废政颇:经常B.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都督:统领C.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营:建造D.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略:侵略2.对“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并以清德闻②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③石城以西,尽为晋有④祜以礼遣还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全部表现羊祜磊落有德的一项是①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②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③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

使不得言。

④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⑥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4.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祜在都督荆州期间,率领军队镇守南方,他发展生产,广积粮食,兴办教育,安抚百姓。

深得当地人的信任,为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B.羊祜凭借险要,筑城屯兵,从吴人手里获得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资,与此同时,采用讲信修睦,德威并重,终于使得吴人臣服,实现了灭吴的夙愿。

C.羊祜率军进入吴境,凡有所侵害,必然赔偿;外出打猎,也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

这些举动深得吴人民心。

D.羊祜用计平定了边患后,便腾出了一半兵力来垦田种粮,在他任职的后期积攒了足以消耗十年的军粮。

这是他用兵精明之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