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作业前条件和准备 (1)4作业程序和方法 (2)5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10)6安全文明施工保护措施 (11)7附表 (12)1. 工程概况本送电线路工程起点为220千伏天柱变35kV出线间隔出线,由北向南架设至潜山县经济开发区皖水路海南卫康药业有限公司35千伏开闭所西侧进线对应位置,电压等级为35千伏,导线选用150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33#-36#为LGJ-150/35,其余段均为LGJ-150/25),1#-7#、44#-53#以及54#-56#架设一根地线,选用35平方毫米钢绞线(GJ-35),其余段不假设地线。
线路路径全长约11.176公里(2*10.068+1.108),钢管杆段2*0.231+1.108公里,铁塔段2*9.837公里。
2. 编制依据:《电力建设安全作业规程》DL 5009 1-92《35KV以下线路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35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规范》DL/T5161-10-2002本工程各种相关设计图纸《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3.1 作业前应具备的条件:3.1.1 35KV线路路径复测,无设计问题,塔基桩位位置无误。
3.1.2 施工图纸全部到位且图纸会审已完成。
3.1.3 施工所用材料已备齐,并在监理的见证下复检试验合格。
3.1.4 所用工器具准备齐全,计量器具都有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报告且在有效期内。
3.1.5 施工用地及临时施工道路用地已完成征用。
3.2 作业人员配备:4.1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基础型式选择分坑开挖基础施工方案。
4.2施工工艺流程大开挖基础:线路路径复测→杆塔基础分坑→土石方工程→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模板安装→钢筋和地脚螺栓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制与振捣→混凝土养护→基础拆模)4.3施工方法和要求4.3.1线路路径复测线路路径复测的任务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做好准备,也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
路径复测的主要项目有: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丢桩补桩。
路径复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杆塔图、基础图等有关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复测记录表格。
路径复测宜朝一个方向进行。
如从两头往中间进行,则交接处至少应超过一基杆塔位,两个施工班交接处,必须超前两基进行复测,并与邻班取得联系。
分坑必须在复测结束后进行,不得边复测边分坑。
在工期紧急情况下,允许若干段同时复测,但必须坚持一个耐张段复测无误后,方准对该段内的杆塔位分坑,但不宜挖坑。
路径复测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线路复测时应做好记录,当有以下情况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以设计勘测钉立的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偏差1′30″。
凡是实测值与设计值的之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复核,以查明原因。
2)对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杆塔间有跨越物,或者有设计要求开挖凸起的土石方时,应复测杆塔中心桩处、地形凸起点、被跨越物的标高。
风偏对地距离可能不够处亦复测其距离及标高,以便与设计核对。
3)对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数据予以补钉。
对丢失的线路转角中心桩,可利用两耐张段延长线交点法给予补钉。
4)复测的同时应在杆塔中心桩的顺线路及横线路方向钉立辅助桩,用作分坑及基坑开挖的质量检查。
辅助桩应用木桩,规格为40mm×40mm×400mm。
钉的铺助桩数量:直线杆塔时,沿线路中心线方向及垂直线路方向的前后左右钉四个辅助桩。
转角杆塔时,沿线路转角分角线方向及内分角线方向钉四个辅助桩;转角杆塔为单柱杆时沿线路中心线方向增多两个辅助桩。
4.3.2杆塔基础的分坑1)分坑测量前必须编制分坑尺寸明细表。
该表内容应包括杆塔型式、基础根开(正面、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项目。
2)准备合格的木桩和竹片桩:木桩规格为40mm×40mm×400mm,用于辅桩;竹片桩规格为6mm×40mm×350mm,用于坑位中心桩及坑口四角桩。
3)必须在路径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准开始分坑测量。
检查桩位处的施工基面,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坡是否稳固。
4)坑口宽度的计算。
每个基础的坑口宽度是根据基础底板宽、坑深及安全放坡系数来计算。
5)正侧面相等根开铁塔基础的分坑,采用对角线法。
方法:将仪器架于中心桩O处,以水平盘0︒0'0"对准线路方向(或分角线方向),转450,用钢尺量出L、L¹并订出a、c桩(开挖坑口对角线),然后用角尺法再订出b、d桩(开挖坑口对角线)。
4.3.3土石方工程4.3.3.1杆塔基础土石方开挖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图纸的施工基面为准。
基坑开挖施工时要保护好分坑时所钉的辅助桩,特别是中心桩、辅助中心桩。
如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原钉桩要受到干扰,则应移至不受干扰位置,即增钉辅助桩,用以找出中心桩。
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的位置与深度开挖,特别是深度不应超挖。
深度允许误差为+100毫米、-50毫米,坑底应平整,如一基四个坑,应按在允许误差标准以内最深一坑操平。
(1)一般土坑的开挖:开挖一般土坑基础,在挖掘前应将基面及基面附近的浮石等杂物清理干净。
机械开挖基坑时,应选择合造的挖掘机械。
挖掘机机手应有驾驶合格证,不允许无证开机,挖掘过程中应有一人地面指挥,按设计的基坑尺寸挖掘。
坑挖好后,用人力修整坑底并铲除浮土。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的变化。
如果发生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
主杆坑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宜呈等腰梯形。
堆在基坑上方的松土离坑口边应不小于1.0m。
土坑挖好后应快浇制混凝土,避免雨水浸湿基坑。
水坑和带有泥土的泥水坑的开挖,主要是视水坑的渗水量而定,渗水速度比较慢的水坑,用人工淘水的方法,边挖边淘水,现浇基础应即时组织浇筑;如渗水速度较快的水坑开挖,必须配合抽水机械,采用边抽水边开挖的方法。
使抽水速度快于渗水的速度,这时一般对大于1.5m的深坑,需采用挡土板支撑坑壁的方法来开挖,以防坑边坍塌。
支撑的方法有:A、土桩填充支撑法:在基坑挖至0.5m左右,装好第一层横支撑木,把杂木桩由横支撑木及坑壁间插下,在坑壁与杂木桩中填草袋,边塞草袋边将杂木柱向下打,一直打到土中100—200mm左右,再继续挖土,同时再将桩往下打并继续填草袋,当挖至距第一层横支撑木约0.8-1m,再加第二层横支撑木,杂木桩之间的距离约0.1-0.2m左右。
B、板桩支撑法:用板桩支的挡坑壁,板桩的尺寸一般厚度为50mm,宽度有150-200mm,横支撑木的距离不大于1m,板桩在基础中边挖边打,打板桩时应垫上木头以防打裂,要随时注意板桩下沉是否垂直,横挡是否水平。
(3)流砂坑的开挖:基坑开挖遇到流砂时,会出现流砂不断涌出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如果流砂不很严惩可以采用大开挖的方法,扩大基础开挖面直至能够施工为止,要求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备,使施工紧凑,衔接尽量避免间断作业,现浇砼基础,由于施工时间长,大开挖的方法不行时,也用板桩支撑的方法。
基础土石开挖时需注意的事项:1)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坑底发现天然孔洞、古墓管道等,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意见。
2)坑深误差超过+100mm时时按以下规定处理。
A、杆塔基础超深部分以铺石灌浆处理;B、凡不能以填土夯实处理的水坑、流砂坑、淤泥坑及石坑等其超深部分按设计要求处理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以铺石灌浆处理。
C、对于个别杆塔基础坑,虽超深,但经验算无不良影响并经设计同意可以不作处理,只作记录。
4.3.3.2杆塔基础土石方回填基础回填的好坏直接影响杆塔承受上拨下压及倾覆三大力,回填施工按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回填的质量。
对于现浇砼杆塔基础,在浇筑完毕,拆模以后必须请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回填。
基础的下部是密实的原样土,而上部的回填土,设计一般要求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要把回填土能夯实到与原状土一样,事实上回填土的密实度普遍达不到要求,就使基础抗上拨及抗倾覆的能力大为降低。
A、根据杆塔基础的土质采取不同回填施工工艺:1)一般土质的回填,每填入300mm厚,要夯实一次。
夯实时应不使基础移动和倾斜,土中可掺块石,但树根、树枝等杂草必须清除。
2)对于岩石基础在回填时应按设计要求比例掺土,以减少空隙,保证基础的稳定。
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石与土的比例为3:1均匀掺土夯实。
3)冻土的抗回填时,应清除坑内冰雪,将大冻块打碎并掺以碎土,冻土块最大允许尺寸为150mm,且不允许夹杂冰雪块。
4)对不易或无法夯实的大孔性土壤,淤泥流砂等基坑,回填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B、不同型式的杆塔对基础回填有不同要求:本工程为现浇铁塔基础,回填夯实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对于适用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夯实程度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70%以上。
②对不宜夯实的水饱和粘性土,回填时可不夯实,但应分层填实,其回填土的密实度也应达到原状土的70%以上。
③对不宜夯实的大孔性土,砂土、泥、冻土等,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二次回填,但架线时其回填密实度应符合上述规定。
工期短又无法夯实,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临时拉线或其它能使杆塔稳定的措施。
回填施工时需注意的事项:1)回填土的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可以将回填土层增加200—300cm的防沉层,以保持沉降后的基面,不低于要求的基面。
2)回填时应注意基础边坡的设计要求,应与回填同时考虑。
3)对于回填土料的选用应尽量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原则上要就近取土。
4.3.4现浇混凝土基础的作业方法现浇混凝土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
现场浇制砼基础,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
质量控制更加重要。
其主要工序为:钢筋笼子绑扎、架子搭设及地脚螺栓的布置调整、立模、砼拌合、下料、振捣、养护拆模、验收。
4.3.5.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人员要熟悉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手册。
对各桩位进行复查。
认真验收基坑,复测基坑的有效深度、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坑底操平。
2)组织准备:根据砼浇筑的方量的大小,如有二次运输的还应考虑二次运输量的大小,确定相关工种的人数,另外还应有一名测量人员,机械维护人员一名,电工一名,各特殊工种都应持相应的操作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