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能够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教学难点:用声音创编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二、听辨声音(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听一听”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卡通儿童在思考)师:现在,老师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CD:钟表的嘀嗒声、报时声。
2.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物的声音。
3.教师播放CD。
《野蜂飞舞》。
师:请同学们继续闭上眼睛,下面一组声音你们能听出来吗?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用动作模仿。
4.教师播放CD:婴儿哭、鼓掌、刷牙、游泳等声音效果。
(二)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想一想”卡片师:现在,又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了!1.教师播放多媒体中“风、雨、雷、电”的声音。
2.教师播放CD。
(1)马的声音。
3.教师播放多媒体中“火车”的声音。
(三)教师在黑板上贴“试一试”卡片师:继续给同学们播放几组声音,但在听这几组声音的时候,我们能够根据听到的声音讲述简单的情节,我们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1.教师播放CD:高跟鞋走路;开、关车门;启动、熄火;鸣笛;启动、远去。
2.教师播放多媒体音效。
多媒体课件中“街道”的声音:摩托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救护车、直升飞机的叫声。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大雨和小雨》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体会春天的甘霖润物的情景。
2、认识歌曲中不同的声音表现,并会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难点:能够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二、谈话导入:三、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听第一遍歌曲:请回答你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几种“雨声”呢?歌词里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分别是怎样的?听第二遍歌曲:你最喜欢那一句歌词?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四、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一)朗读歌词1、师范读,生跟读。
2、选一个学生带全班齐读。
(二)生跟师的琴声默唱歌曲(三)生跟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曲。
(四)生跟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创编动作:下面以四个同学为一组,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五、小结:你们表演得真棒,老师向你们学习。
今天通过学习和表演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有趣的声音世界,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收集更多有关声音的知识,带到课堂与我们一起分享。
最后,我们的兔宝宝们在愉快的音乐声里,迈着矫健的步子,奔向欢乐的操场吧!(走出教室,下课。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布谷》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谷》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学难点: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二、新课学习1、导入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谷》——用听唱法学习(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配乐)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配乐)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
(唱歌、跳舞、器乐)四、师小结下课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3、比较两个鼓声有什么不同?(二)新歌教学1、歌曲的学唱(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衬词进行练习,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2)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3、歌表演(三)课后总结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青蛙音乐会教学目标: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青蛙音乐会》,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
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
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
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板书设计:反思与重建: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音乐课,大家认真听一听,外面是不是还在下雨?(是),同学们早上家长送你们来的时候,那时候是下的大雨还是小雨啊?(大雨)。
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啊?(哗哗哗哗)下小雨的时候呢?(学生用很小的声音哗哗哗哗),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大雨和小雨》1.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3.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4.学习四二拍子的指挥,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会唱《大雨和小雨》。
学生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布谷》教学目标:_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那你该怎么做呢?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
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自由选舞伴来完成。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
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
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
让学生默声表演。
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听唱学习歌曲。
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