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23456
4.下图说明
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123456
解析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传 统文化深受其影响。《释迦降生图》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说明中外 文明的融合,故选D项。
(5)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重礼仪和友谊,平等友好交往为主。 (6)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探究三 对外交往
材料: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南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 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 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 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 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1.对长城正确而又全面的评价应当是:①它保障了我国北方农业地区的
安全生产;②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③修筑长城花费
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④长城起了隔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 长城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虽然具有军事防 御作用,但没有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民族交流,故选B。
123456
5.自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取羁縻制度,
即利用少数民族的旧贵族对其进行间接统治,下列各项政策或措施中
与之相反的是
A.册封制度 C.土司制度
B.和亲政策
D√.改土归流
123456
解析 羁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承认少数民 族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 方首领为地方官吏。“改土归流”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 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派遣流官代替土官,与羁縻政策相反。故正 确选项为D。
问题:根据材料简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 期到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政 策?
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 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
原因: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经济繁荣、科学技术的发达(答造船术的提高、指南 针的应用、路上丝绸之路的衰落酌情给分)、 经济重心南移等,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平等贸易,和平友好。
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 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等等。 (2)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 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 (3)友好交往。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 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
123456
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有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下列古代历史机构
中曾管辖今天新疆地区的是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都护府 ③宣政院 ④伊犁将军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元世祖忽必烈设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不管辖今天新疆地区,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
(2)成因 ①唐朝政治统一、政权强大,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 官和中国人通婚。 ⑤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僧侣的推动等。
四、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1)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2)对外交通路线: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 (3)对外交往内容:有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 (4)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和平。
唯物史观
促进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使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 (2)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 (3)唐太宗能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4)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5)“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历史解释
探究二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2004年,西安发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逝世于中国的遣唐使 井真成的墓志。墓志铭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 纵。故能衔命远邦,驰聘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 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 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 衣奉御,葬令官给。”
123456
(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 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 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 汗”封号。713年,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 云南王。 (6)兼并战争促进民族融合。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 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闭关锁国
二、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条件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先进地位。 (2)多数王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4)科技发达。 (5)杰出人物的作用。
三、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①范围更加广泛,且有连续性。(范围广) ②领域全面,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领域全) ③交往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 交流等。(形式多) ④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 界上的东方文明中心,影响具有双向性。(影响大)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古代对外交往的表现 1.汉:开通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徐闻到印度)
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2.隋: 裴矩掌管通商事物;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 3.唐: 造纸术等外传、海路交流活跃、日本派遣唐使 4.宋: 海陆发达、开辟明州到日本朝鲜的航路、泉州是重要对外港口 5.元: 海陆通道畅通,马可波罗来华 6.明: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后期海禁 7.清: 签订《尼布楚条约》、马嘎尔尼使团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