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安全?人们对安全的人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处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是处于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第三阶段是航空工业、特别是原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
第四阶段是进入了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安全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的过程中,所生产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安全本质化一般是针对木一个系统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征,使其具有与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安全评价是只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性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
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时空是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三;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 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
何为安全三要素?安全四因素?
答:安全三要素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四因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
六: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1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2 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3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八: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哪些方面?
答: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方面),生活领域(交通安全、消防与家庭安全等)生存领域(工业污染控制与管理、灾变的控制和预防)
四:什么是安全规律
1、安全规律2、构成规律3、发展变化规律
八:提高安全价值的途径?
答;1 安全功能提高,安全投入下降 2安全功能提高,投入不变 3 投入有所提高,功能有更大的提高 4功能不变,投入降低 5 功能有所下降,投入大幅度下降
九: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有何关系?
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效益系数是表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效率是生产资本对生产价值的比值,它的大小取决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五因素的素质。即正作用大小决定于:素质越高,正作用越大,效益越高,系数越大,反之侧大。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生产离不开安全的保证,这是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开分割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安全不仅是生产价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优势生产价值好坏的决定因素。企业要提高安全水平就需要投入。
安全价值的观念性
1、安全的战略观念 2、安全的市场观念
3、安全的竞争观念 4、安全的服务观念
5、安全的素质观念 6、安全的开发观念
7、安全的信息观念
十一:什么事大安全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
答: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奖金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发展观。我国的安全和减灾界专家认为,树立新世纪的大安全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树立大安全观,应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战略之策。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民对安全人士的能力提高,就需要扩展对安全认识的视野,就需要把安全的探索和认识扩展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领域,这是时代的变革对人们诗人安全的要求。要适应这种转变,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而大安全观又取决于大众安全文化意识的深化和暂新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十二:分析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
答:1,事故状况 2 公众安全观的变化,人们对生活安宁、家庭及社区的安全格外重视,3 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科技已成为控制事故和灾害的根本对策与有有效手段。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身为人心 5 独生子女要求更高准备的安全与健康保障 6 高新科技产品给家庭带来风险 7 缺乏安全科普教育个安全文化知道的宣传 8 必须采取与国家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
十三:实属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合理性
答:1 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 2熟练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 坚持科教健在的科学观 4 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树立从何健在的决策管理观
二:事故的基本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4、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三:人民对付事故可采取的方式有那几种?
答:事故发生后吸取经验,进行预防的方法,有人也叫做“问题出发型”方法。 2 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系统各构成部分存在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造作来减少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降低到最小限度。叫“问题发现性”
四:何为事故、生产事故、工伤事故?
答: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故。
生产事故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等。
工伤事故有伤害部位、伤害种类、伤害程度三要素构成。
伤害程度有死亡(6000工作日以上),重伤(105到6000),轻伤(1到105)。工伤事故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和受压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其他伤害。
六:工伤事故是由于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它是物质、环境、行为等诸因素的多元函数。因素有。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管理的原因。环境的原因,事故处置情况。
八:事故因果类型有连锁型、多因致果性、复合型
九:何谓多米诺骨牌理论?
答;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时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这些事件犹如五块平行摆放的骨牌,第一块倒下后就引起后面的牌连锁的倒下。五块牌是:M—人体本身,P—安人的意志进行的动作、指人为过失,H—人的不安全性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危险性,D——发生事故。A——受到伤害。按照这一理论,为了防止事故,只要抽取五块牌中的任何一块(如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练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十;;何谓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系统理论是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间的失陪或不协调,是多种因素相互左右的结果。具有代表性的是瑟利模型和安德森模型。
十一:何为瑟利模型?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瑟利把人、机和环境系统中,事故发生的过程分为是否产生迫近的危险(危险构成——之形成潜在危险)和是否造成伤害或损坏(出现危险的紧急时期—指危险有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这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个包括自足类似的心理——心理成分(感觉、认识、行为响应)问题。该模型从人、机、环境的结合对危险从潜在到显现从而导致事故和伤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其实我们,譬如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这实际到操作者的感觉能力、环境的干扰、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等等。致力于解决如人员的选拔、培训、环境的改善,监控报警装置的设置等等。
十二: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何以会产生潜在危险,涉及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就是安德森模型。
十三:何谓轨迹交叉论?有何启示?
答: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性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我们发现,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本质原因。我们应搞好管理。
十四: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孕育阶段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生长阶段中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损失阶段是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而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阶段。
十五:何为事故法则?
答: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为1:29:300法则。即,在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事故重伤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事故法则告诉我们,要消除一次死亡中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冲根本上防止事故。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如果基础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小事故不断,就很难避免大事故的发生。
预防事故应遵循技术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3闭锁原则4能量屏蔽原则5距离保护原则6个体保护原则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遵循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2计划性原则3效果性原则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5责任制原则。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盐中毒可采取何种措施?
答: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最根本的措施是设法使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是系统中的人、物、环境和管理安全化。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如提高元件的可靠性,增加备用系统,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防性维修。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5加强监督检查。降低事故盐中毒的措施有: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二:防止人和物的不安全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职业适应性检查2人员的合理选拨和调配3安全知识教育4安全态度教育5安全技能培训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处理标准7作业前的培训8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10事先确认制11作业中的巡视检查,监督指导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应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大力推行本质安全技术。
三“何为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主要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未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能力。基本内容是:年初,企业的安全部门在厂长的领导下,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制定安全管理的总目标。然后经过协商,总目标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制定各级、各部门知道每个职工的安全目标和未达到目标的对策措施。在制定和分解目标是,要把安全目标和经济发展指标捆在一起,同时制定和层层分解,还要把责、权、利也逐级分解,做到目标与责、权、利得统一。通过开展一系列组织、协调、指导、激励、控制活动,通过全体职工的自下而上的努力,保证各自目标的实现,最终企业总安全目标的实现。年末,对实现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在此基础上,经过总结,在制定新的安全目标,进入下一年度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