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书编制规定1. 本规定适用范围本规定一般适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少数专业还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2. 计算书编制的一般规定2.1 计算书编制必须做到三符合: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符合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2.2 计算书编制格式必须采用院的统一格式:《设计计算书》。
编制的手写计算书必须采用A4纸,用钢笔或水笔誊写;采用计算机打印的计算书,落款和签署必须手写。
2.3 选用电算程序计算的,必须使用有效版本,并应在计算结果前加以说明(选用的计算程序名、版本、选用程序的适用范围、计算原理、输入参数、输出的数值和图形的结果分析)。
2.4 计算书编制必须内容完整、设计深度符合规定的要求、计算公式选用准确、计算无误、说明清楚。
2.5 计算书的文句应通顺,字迹应端正,阿拉伯数字、度量衡单位必须按国标书写,不得潦草、脏乱。
2.6 计算书必须经过校对和审核。
校审应留有痕迹,对采用的软件、公式、输入的数据、输出的结果及每幅简图,如认为正确,应标有“√”符号。
各级校审人员的校审痕迹应采用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区分。
3. 各专业编制计算书的具体规定3.1 建筑专业3.1.1 要求1)初步设计阶段,如在初步设计文本中已经列入所有计算内容和计算过程,可不单独编写计算书。
2)施工图设计阶段,如按通过评审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无重大变动的,无需另行计算,不再单独编写计算书。
3.1.2 轨道交通车站1)项目名称2)设计阶段3)设计依据(包括客流)4)车站规模(包括站厅和站台面积计算)5)通过能力(包括自动扶梯、楼梯宽度计算;出入通道宽度计算)6)防灾疏散计算3.1.3 隧道1)项目名称2)设计阶段3)设计依据4)横剖面计算3.1.4 地面建筑1)项目名称2)设计阶段3)设计依据4)基地面积计算5)建筑总面积计算(1)地上(2)地下6)建筑密度计算7)容积率计算8)停车量计算(1)机动车(2)自行车9)绿地率计算10)日照分析3.2结构专业3.2.1 要求电算计算书的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荷载简图、原始数据和电算结果应注明来龙去脉。
手算计算书应给出计算简图,示出构件编号,结构计算书内容应完整齐全,书写应清楚整齐,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
计算书中的构件代号、构件截面等应与图纸中的一致。
若图纸中作修改,应在计算书中反映,以供查核。
采用结构标准图集时,应根据图集说明,结合工程作必要的选用和核算工作。
图纸重复利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修改及进行必要的核算,以符合工程实际。
3.2.2 地下结构1)工可阶段:主要构件,关键结构断面的围护,内部结构内力,稳定计算。
2)初步设计阶段:(1)概况、地质情况简要说明(2)设计原则,安全等级,抗震等级,裂缝宽度,抗浮,环境保护等级(3)荷载取值(4)围护结构a.主要深度基坑的稳定计算;b.主要围护构件的内力、断面计算。
(5)内部结构a.抗浮验算;b.关键结构断面或主要结构构件的内力计算,构件断面验算。
3)施工图设计阶段:(1)计算概况a.工程概况(包括构件布置的平、剖面图,构件的名称,编号等);b.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c.计算原则:结构安全等级,抗震等级,裂缝宽度,抗浮要求,基坑环境保护等级;设计采用规范、手册;荷载,取值基本原则;内力计算模式,计算程序(公式),配筋程序。
(2)围护结构计算a.围护形式,荷载参数,与计算相关的施工工况的说明,各工况计算简图;b.围护结构内力计算,配筋、断面验算;支撑结构内力计算,配筋、断面验算及稳定性验算(包括围护墙体、支撑、围檩、立柱桩等),计算结果(内力输出简图,输入、输出打印文件);c.基坑稳定性计算。
(3)内部结构计算a.结构抗浮验算;b.内部构件分项计算(顶板、梁,底板、梁,中板、梁,柱等;地铁车站中包括标准段、端头井、出入口通道、风道、附属用房等;隧道和地道中包括工作井、暗埋段、敞开段、风道、地下设备用房、附属用房等;区间隧道)。
3.2.3 地面结构1) 初步设计阶段(1)工程概况:结构类型、地质情况简要说明(2)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3)计算原则: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抗震等级、沉降控制、荷载取值原则等(4)计算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5)主体结构计算:a.对高层建筑和其它复杂的建筑物须作必要的结构计算得出主要结构特征参数并作出分析,计算结果作为提供概算编制所需的结构布置、构件截面尺寸,采用的结构材料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的依据;b.对其它建筑物进行估算,作为提供为编制概算所需的结构布置、构件截面尺寸,采用的结构材料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的依据。
2) 施工图设计阶段概述工程概况:上部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环境要求等;计算原则: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类别、抗震等级、沉降控制要求,荷载取值原则等,以及具体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没有特殊要求的可不写)。
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机软件。
结构计算荷载计算;上部结构计算;基础计算。
3.2.4 盾构法隧道1) 初步设计阶段如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已对结构设计计算模型、计算简图、荷载组合、计算工况、内力分析结果等有较具体的文字叙述和计算结果,可不另行单独进行计算书的编制。
2)施工图设计阶段按以下要求和内容进行计算:(1)计算依据a.批准的初步设计及与计算相关的评审意见;b.工程水文及地质资料;c.环境保护要求。
(2)项目概况a.工程周边环境;b.工程规模,如:隧道长度、直径、结构厚度等;c.场地条件。
(3)计算原则a.采用的计算模式;b.直径允许变形量;c.允许裂缝宽度;d.抗震等级。
(4)采用的规范(规程)(5)采用的材料混凝土等级、选用的钢材等(6)工况介绍a.计算简图;b.荷载组合;c.对应工况的地质钻孔质料。
(7)计算分析及计算结果a.采用的程序;b.计算参数;c.其他说明。
(8)构件截面配筋a.采用的程序;b.如计算中裂缝宽度计算为配筋计算的控制工况,则需进行专门的裂缝宽度计算。
(9)螺栓验算(10)盾构千斤顶顶力局部承压验算(11)管片外弧面接缝张角验算(12)举重臂埋件抗拔力验算(如盾构施工管片运输及拼装过程中均采用真空吸盘操作,则本项内容可取消)。
(13)其它3.2.5 桥涵结构1) 初步设计阶段可以仅对特殊型式的桥涵结构及基础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计算书编制,对一般结构可不另行单独进行计算书的编制施工图设计阶段按以下内容进行计算书编制(1)结构类型、部位等的描述(2)采用的计算程序、规范、规程(3)设计基础资料(4)计算参数或假定(含采用的材料,混凝土等级、选用的钢材等)(5)计算简图或模型(6)计算过程或原始数据文件(7)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3.3 道路专业1) 初步设计阶段(1)项目名称(可包括工程简介)(2)设计依据(3)采用规范(4)设计基础资料(5)设计标准(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横断面设计(9)路面结构的选用与计算(10)附属结构计算施工图设计阶(1)项目名称(可包括工程简介)(2)设计依据(3)采用规范(4)设计基础资料(5)设计标准(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横断面设计(9)路面结构的选用与计算(10)附属结构计算3.4 线路专业3.4.1 初步设计阶段(只计算右线)1) 项目名称(可包括工程简介)2) 设计依据3) 平面设计4) 纵断面设计3.4.2 施工图设计阶段1) 项目名称(可包括工程简介)2) 设计依据3) 平面设计4) 纵断面设计3.5 车辆工艺专业3.5.1 初步设计阶段对车辆运用检修工作量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车辆段(停车场)规模确定的依据。
对车辆段(停车场)内各种作业线路有效长及线间距进行计算。
对车辆段(停车场)内生产定员进行计算。
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只计算右线)计算所需的技术条件、要求及数据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边界条件3.5.2 施工图设计阶段若施工图设计方案与初步设计方案一致,可不再编制计算书;若施工图设计方案与初步设计方案不一致,应按以下要求重新编制计算书:1) 对车辆运用检修工作量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车辆段(停车场)规模确定的依据。
2) 对车辆段(停车场)内各种作业线路有效长及线间距进行计算。
3) 对车辆段(停车场)内生产定员进行计算。
4) 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名称计算所需的技术条件、要求及数据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边界条件3.6 环控专业3.6.1 隧道通风1) 初步设计阶段(1) 隧道:a.计算依据和采用规范;b.计算软件;c.通风设计标准:卫生标准:CO容许浓度、烟雾容许浓度;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标准;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计算基本参数:隧道参数、交通量、车种比例、CO、烟雾发生量、气象参数、火灾规模等(若采用计算机计算,需附计算输入参数);e.通风方案概述;f.通风量计算:包括稀释CO浓度所需风量和稀释烟雾容许浓度所需风量、火灾工况所需风量、自然风、交通通风力计算;g.主要通风设备选型及配置。
(2)管理中心:a.计算依据和采用规范;b.计算采用软件c.设计标准:温湿度标准、新风标准等d.空调通风方案概述;e.空调通风负荷计算;f.主要空调通风设备选型及配置。
2) 施工图设计阶段(1)隧道:a.如果隧道通风方案和计算基本参数如:隧道参数、交通参数、CO、烟雾发生量、火灾规模发生重大变化,需重新进行计算;b.通风系统阻力计算;c.通风设备(风机、消声器等)选型计算及配置。
(2) 管理中心:a.计算依据和采用规范;b.设计标准:温湿度标准、新风标准等;c.空调通风方案概述;d.空调通风冷热负荷、风量计算;e.防排烟计算(排烟量、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等);f.通风系统阻力计算(含防排烟系统);g.水系统水力计算;h.空调通风设备(冷源、水泵、空调机组、风机、消声器等)选型计算及配置。
3.6.2 地下铁道空调通风1) 初步设计阶段(1)通风、空调和采暖系统a.计算依据和采用规范;b.计算软件;c.主要设计标准:温湿度标准、新风量标准、风速标准、噪声标准等;d.计算基本参数(或附计算机输入参数):客流参数、列车参数、车站、区间、线路、车站设备等参数;e.通风方案概述(正常工况、事故工况);f.地下车站、区间风量、温度计算结果;g.车站负荷、风量计算;h.车站焓湿图绘制;i.主要通风设备选型及配置。
(2)车站空调通风和采暖a.计算依据和采用规范;b.设计标准:温湿度标准、新风量标准、风速标准、噪声标准等;c.计算基本参数:客流、车站设备等;d.空调通风方案概述(空调通风方案、防排烟方案);e.空调通风冷热负荷、防排烟计算;f.主要空调通风设备选型及配置(冷源、水泵、空调机组、风机、消声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