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xx
----读书笔记小说的核心。
什么是小说的核心或是价值所在。
昆德拉在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小说诞生于幽默精神。
一个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是进入不了小说的国度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这句犹太的谚语,在阅读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
人要活着,想要深刻有意义的活着,怎能不去认真思考世界呢,只有通过思考才能透过纷繁浩瀚的表面慢慢理清世界本身的思路。
可是昆德拉告诉我这个世界存在本身并不是一个唯一或是必有一个定论。
我们所能积极寻求的只是对于世界的一种理解。
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把握存在的某个方式。
论断是愚蠢的。
所以昆德拉说:小说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是个体想象的天堂,在其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真理,所有人都有权被理解。
上帝的微笑。
上帝在面对孜孜不倦思索追求的人类时,面孔上呈现的微笑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昆德拉用了“微蓝色”一词。
这是泛着温和的微蓝色的与不存在同名的死亡。
死亡,上帝的微笑带着死亡的意味。
死亡总是比嘲讽要强的多。
上帝会是位仁慈的老者,可是面对无知迷惘朝向死亡的人类也是无能为力的。
想象死亡。
什么样的小说才能带领人进入一种完全想像的境界。
轻飘飘或是沉甸甸。
头脑与身体完全断开。
亮着昏黄灯光的夜色下的斗室成了天堂。
小说总是在讲着死亡或是与死亡有关的体验。
在死亡的入口或是边界,传达那种不可言达的经验。
人生很无奈,活在没有经验的世界之中。
我们无从寻找到世界的真理,甚至越来越难以了解自己。
在这一新的处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昆德拉如是说。
存在。
存在是什么?存在属于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所有人类可能成为的,所有人类做得出来的。
存在即是意味着存在的可能性。
昆德拉认为每一部小说都在试图回答同一个问题:人的存在是什么,它的诗性在哪里?正是因为只作为可能性的存在的存在,小说的世界里充满了乐趣。
想象力。
小说家肆意的想象。
拥有明净的,消除了滞碍的头脑。
“一个真正小说家的特征:不喜欢谈自己”。
希望自己从来不存在过,被历史删除而不仅是遗忘。
小说家只渴望人们记住的只是他印出的书。
正是因为存在只是一种可能的状态,无法把握世界的真理,无法把握自身的真理,小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甚至于写作者也是陌生的。
真正的小说阅读,纯粹的小说阅读,只存在于对小说的阅读之中,体验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
照亮遗忘。
考量一个时代的精神不应该忽视小说的精神。
小说比起哲学更是充满了智慧。
小说从上帝的笑声中获得了灵感,梦与现实的交融。
在小说这一场所中,热情洋溢的想象力看似摆脱了真实性的枷锁。
小说能够照亮人的存在,或者说小说存在的理由是要永恒的照亮“生活世界”,保护我们不至于坠入“对存在的遗忘”。
但小说并不意味着幸福与希望。
复杂与延续。
昆德拉在这本书中用了一个在我看来是绝妙精辟的比喻:小说不是一个没有明天的手势。
这一比喻是文本的最高点。
小说的精神具有延续性,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之前的作品的回应。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有的体验。
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小说中被反复的探讨,小说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说出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
“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昆德拉说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好笑。
读完昆德拉这本小书,回想刚刚过去的阅读体验,有清晰的感动,世界仿佛在一刹那为我,仅仅为我一个人,打开了一个缺口,我的那些无法言达的却是深刻在心间的感受,昆德拉用他的文字代替我说出了。
感动还不足表达情感。
是好笑。
如痴如醉的与他的文字找到了一种共鸣。
明天可能会遗忘深刻,但我想好笑的感觉应该会像上帝的微笑一样,像与死亡一样,像小说企望带来的那份永恒一样,还应该像每晚穿梭在云层中的月亮。
或明或暗。
或圆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