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


一辆三轮车,从北师大
骑到青海湖,随行排出
纪录片《饭来张口》
问题: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之后呢?
王石在取得万科事业上的成功后,在登遍
七大洲的最高峰后,在这一系列的自我实 现之后,为何开始担心下面干什么?为何 开始哈佛游学?
马斯洛认为,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前的其他
需要都会有“满足感提高,重要性下降,更 高一层的需要重要性提高、凸显出来”,生 理安全需要的满足会凸显出归属和尊重需 要的迫切。 饱暖思淫欲,大部分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 以后,就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在这一体验的时刻,个人完完全全的成为 一个人。而不是20%,50%,是100%。 作为个人,我们在从事心流的活动时都偶 尔体验过这样的时刻,而自我实现者则是 经常性地体验到心流的活动
第二,呆在舒适区,还是经常处在 拉伸区
生活工作是一系列的选择,每次选择都会
/v_show/id_XMjQ4MTY1
NzQ4.html 年轻的公务员——深圳下海(今天的很多 年轻人一样困惑的问题)
问题:
? 是否要等到生理、安全、社交和
尊重需要都被满足之后我们才能追 求自我实现。(先“财富自由”方能 追求“心灵自由”?) ?是否要等到“瘫痪”等重大疾病甚 至面对死亡,我们才能去想自我实 现
但是,对于自我实现来说,满足感提高会
导致需要的强度增加,也即是说,在最高 层次需求上,满足感并不会降低这种需要 的重要性,反而会使自我实现的需求越来 越重要。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会促使动机更高而不是 更低,会加强而不是减弱兴奋感”。
处在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来说,从事自我发
现、自我实现潜能的活动,例如登山,并 不会因为满足感导致这种需要变得不重要 了,而是越发觉得需要从事更多的自我实 现活动。 王石的游学恰恰是他事业、登山等自我实 现活动之后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始。
人人都没有自我、没有理想会怎样?
千人一面的人与独特、不同的人
人的丰富多样性
对待工作的态度
1、谋生
多数人对待工作只是作为“混口饭吃” 2、事业
多数领导是把工作看做事业
3、使命和召唤
少数人把工作看做自己的使命和“召唤”
(calling)
Abraham Maslow
人的自我实践过程应当是逐渐由内而外,
由内心修炼的“内圣”达到对外部世界的实践 和认知的“外王”;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截然分 开的,而是内外互动的过程中,由修炼内 心,逐渐发展为外部世界的实践和认识
依赖型自尊 自尊的三个 (外在和他 阶段 人比较) 价值感 从事高声望 工作,被他 人言论所驱 动;选择配 偶也是看大 家是否喜欢 在跟别人的 比较和排名 中评估自己 的能力
美国社会来说
年代
需要 自我实现
1935年
3%
1995年
26%
尊重
社交 安全 生理
7%
10% 45% 35%
30%
24% 15% 5%
生物化学博士黄西转行做脱口秀
美版《非诚勿扰》《Take me out》
第一位男嘉宾
4分钟开始
我的学生杨效
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
兼吉他社社长,去年 暑假跟两位同学买了
第八,放下防卫了解别人,与人相 处
放下“心防、城府”,了解别人,并被别人所
了解;而不一定是认可别人或者被别人所 认可
参考文献
马斯洛著,石磊译《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工作的目标:“在自我实现的人那里,他们
所倾爱的工作逐渐取得了自我的特征,与 自我同一,融合起来,成为一体,成为一 个人的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卡梅隆视频
张维迎
自我实现与内圣外王
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修炼内心的过程,
孔子的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内圣外王”,即 向内修炼具有圣人的才得,以达致对外部 世界的称王和掌控。
独立型自尊 (内在和自 我比较) 自我决定, 内在判断价 值感的高低
无条件自尊 价值感不取 决于外在, 也不取决于 内在,不参 加评估 不与他人比 较,也不与 自己比较, 与他人相互 依赖又怡然 自得
能力
自我比较, 是否比之前 的自己有所 进步和成长
马斯洛谈自我实现的八种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
身边的实例
内蒙古-东北自驾游结束后第二天
“1039”交通台贝加尔湖自驾游 我感到失落,原因就是这种需求在被满足
的同时,变得更强烈了。 我必须设定新的目标:铁人三项和滑雪
需要从他我实现转变为自我实现
他我实现:别人(同学、父母、老师)希
望我怎么做,社会评价、其他人怎么看待 我的学习和生活 自我实现:我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我自己希望我所 在的组织变成什么样子。
第四,要诚实,敢于承担责任
第五,要坚持内心的想法,而不迎 合外界
五月天《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
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内圣与外王
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
断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 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 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 只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 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三大纲领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 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 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 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 业。
第六,自我实现是充分实现个人潜 能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活到老,学
到老,始终保有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
第七,创造有利于心流体验的环境
最大的满足体验可不可以来得更多一些?
还是像很多人,经历过很快就把这些“小的
神秘体验”丢弃了。 既然有些事情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 满意体验,为何不紧紧抓住这些事件,创 造有利的条件,让满意的体验更多呢?
有前进或倒退之分。是畏缩不前,安于现 状,还是成长的选择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第三,寻找自我,倾听内心的呼唤
自我实现的前提是充分完整地了解自我,
但是,经常处在社会评价中,处在依赖型 自尊里,我们常常会忘记自我(这不是“无 我”,而是他我或者超我),甚至迷失自我。 误认为社会的评价就是真正的自我。
自我实现 侯龙龙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产教父”王石的自我实现行为
见视频
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的自我实现行 为
见视频
万科董事长王石的“三座大山”
1、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
2、珠穆朗玛峰登顶 3、哈佛游学
王石为何会去登山?
王石为何又跑到哈佛游学?
人生的第三座峰——王石哈佛演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