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危害因素电铲

危险危害因素电铲

(9)满载矿石的矿车行驶到采场与上山公路连接拐弯处时要减速慢行。
(10)严禁人员站在采场台阶坡顶边缘或边坡边缘或坡底下观望、逗留或休息。
(11)敲打工具时先夹牢工具,多人配合要互相协调一致,其他无关人员离开一定距离后再敲打工具。
(12)使用手锤、大锤时不准带手套,锤柄、锤头上不得有油污,打大锤时,甩转方向不得有人。
(8)要根据倒链的起重能力决定拉链人数。如拉不动时,应查明原因再拉。
(9)倒链起吊重物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要协调一致。
(10)倒链起吊重物中途停止时,要将手拉小链拴在起重链轮的大链上,以防时间过长而自锁失灵。
(11)外协吊机作业前其司机应检查吊机钢丝绳、吊钩等的完好性。
(12)严禁任何人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下通过和停留。
(1)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灭火器是否完好、压力是否足够等。
(2)严禁使用汽油擦拭零部件,如特殊情况,确有需要,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措施。
(3)使用油品时或在油品贮存点严禁烟火。
(4)带油的抹布放在金属容器内集中处理。
(5)清洗后的废油不准随意乱倒,应倒入指定回收地点。
(6)6000V电缆火灾的预防措施
(c)定期检查线路负载与设备增减情况。
(d)安装相应的保险或自动开关。
c.防止接触电阻过大的措施
(a)电气人员要认真执行规范,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各种开关触头要压接牢固。
(b)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头,对于必不可少的接头,必须紧密结合,牢固可靠。
(c)铜芯导线采用绞接时,应尽量再进行锡焊处理,一般应采用焊接和压接。
b.加强绝缘监测,定期进行变压器绝缘的预防性试验和轮换检修。
c.做好绝缘油的管理,发现油老化、进水、绝缘强度不够时,应进行滤油处理或更换合格的新油。
d.变压器应安装于户外或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并应通风良好。
e.加强运行管理,经常在高峰负荷时间内对变压器的负荷进行监测,如发现过负荷应采取转移负荷的措施或更换为较大容量的变压器。
(13)捆扎钢丝绳的琵琶头的穿插长度为绳径的15倍,且不小于300mm。
(14)超载或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时等情况下不吊。
(15)捆绑吊挂方法要正确。捆绑钢丝绳间夹角不能过大,必要时加平衡梁,吊运带棱角的吊物要加防护板,防止捆绑钢丝绳被磕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
(16)外协吊机作业时要注意观察四周环境和地面情况,正确选择起吊地点,支腿架设要牢固可靠,不得超负荷起吊,防止机体倾翻造成事故。
a.采场上的电缆,矿车等重车不得从其上直接压过。
b.电缆布线或日常移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c.电缆横穿山上公路需要埋地时要采取穿钢管保护措施。
d.要定期对运行的电缆进行检查、试验和检修,电缆中问破损或接头多的要及时更换。
e.电缆各接头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连接和包扎,所用材料要符合有关要求。
(7)电动机火灾的预防措施
(6)拆卸设备部件时敲打工具造成工具强出伤人。
(7)使用手锤或大锤时锤头碰伤人。
(1)电铲装料时严禁司机从驾驶室伸头外出。
(2)电铲卸料时铲斗不得越过或停留在车辆驾驶室上方,铲斗不得与车辆的任何部位接触。
(3)电铲装料时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
(4)高空作业时所需的工具或配件等要妥善拿好放好,防止坠落,并且禁止投掷物品。下面配合人员要戴好安全帽等防护用品,无关人员不准站在电铲大臂下。
(5)电铲装料处爆堆的高度应不大于电铲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
(6)电铲工作时,其尾部到台段坡底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m,装第一铲时,铲斗门距车厢底面的卸载高度不应大于0.5m。
(7)爆堆上过高的大块或太大的大块要采取爆破的方法处理。
(8)电铲往前装料时左右工作线要大致均匀推进,因质量搭配需要电铲凹形推进时,电铲左右两侧也要与爆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a.防止短路的措施
(a)按照环境特点安装导线,应考虑潮湿、化学腐蚀、高温场所和额定电压的要求。
(b)导线与导线、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固定导线的绝缘子应有一定的距离。
(e)穿过孔洞的导线,均应有保护绝缘的措施,以防损伤。
(d)绝缘导线切忌用铁丝捆扎。
b.防止过载的措施
(a)合理选用导线截面。
(b)切忌乱拉电线和过多的接入负载。
(1)千斤顶在使用时应放平,并在顶端和底脚部分加垫木板。
(2)千斤顶不要超负荷使用,顶升的高度不得超过活塞上的标志线。
(3)千斤顶顶升时要随着物体的升高,在其下面用枕木垫好,以防千斤顶倾斜或回油而引起活塞突然下降。
(4)有几个千斤顶联合使用时,应设置同步升降装置,并且每个千斤顶的起重能力不能小于计算荷载的1.2倍。
d.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大于50cm。
(12)严禁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火灾(消防专用喷雾水枪除外)和油类火灾。
(13)当发生电气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
第二种车辆伤害
(1)电铲给矿车装过大的大块或矿车装料时由于停放处坑洼不平等造成矿车翻倒事故。
(2)装料的车辆或其他出入采场的车辆撞击或挤压到人员。
d.空调器必须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
(11)大功率照明灯具的防火措施
a.卤钨灯灯管附近的导线应采用有玻璃丝、石棉等耐热绝缘材料制成的护套,而不应直接使用具有延燃性绝缘的导线,以免灯管的高温破坏绝缘层,引起短路。
b.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
c.灯泡的正下方不宜堆放可燃物品,防止在其破碎时炽热灯丝等引燃可燃物。
(2)电铲大臂上检查、保养、修理时工具或配件等不慎坠落伤人或乱扔废物、杂物击中他人。
(3)爆堆上的大块滚下来打坏电铲和伤害电铲司机。
(4)满载矿石的矿车行驶到采场与上山公路连接拐弯处时,由于速度较快,矿石在惯性的作用下甩出击中路过的行人或车辆。
(5)人员站在采场台阶坡顶边缘或边坡边缘或坡底下观望、逗留或休息时由于发生滑坡、塌方造成人员伤亡。
c.电铲上的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
电气线路由于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d.变压器引发的火灾。
变压器由于严重过负荷运行、线圈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变压油质老化、连接处或分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外部线路短路时高低压熔断器未能熔断、铁芯损坏和雷击等原因而引发火灾。
(3)人员从行驶中的车辆上坠落。
(1)不能从电铲铲斗里放下的大块一律不准装车。
(2)大块长度超过矿车车厢宽度的不准装车。
(3)根据破碎机对矿石粒度的要求,大块超过1.2m。不准装车。
(4)电铲卸料时卸放位置要对准矿车车厢中心,应使矿车车厢重心保持平衡。
(5)推土机或装载机平整装料处场地要及时,矿车装料处场地要保持平整。
电铲
危险危害因素
具体部位或描述
事故防范措施
设备或场所责任人
备注
第一种火灾
(1)液体火灾:电铲用的润滑油、洁净零部件用的柴油和汽油引发的火灾。
(2)固体火灾:干抹布或带油抹布引发的火灾、其他可燃易燃物质引发的火灾。
(3)电气火灾
a.电铲用6000V电缆引发的火灾。
(a)由于电缆保护铅皮、铝皮受到损伤,或在运行中电缆的绝缘受到机械破坏,能引起电缆芯与电缆芯之间或电缆芯与铅皮、铝皮之间的绝缘层被击穿,而产生电弧,可使电缆的绝缘材料等发生燃烧。
(5)要定期检查倒链的行星齿轮装置和起重链,并加注润滑油,要保持棘爪、棘爪弹簧和棘轮完好,防止制动失灵,致使吊运物件时自坠伤人。
(6)倒链使用前需检查确认各部位灵敏无损。
(7)倒链起重时,不能超出起重能力,在任何方向使用时,拉链方向与链轮方向相同,要注意防止手拉链脱槽,拉链子的力量要均匀,不能过快过猛。
(6)出入采场的车辆速度不得超过20km/h。
(7)车辆起步前要观察四周,确认安全后,先鸣笛,后起步。
(8)严禁从行驶中的车辆爬上、跳下、抛卸物品。
(9)严禁人员攀坐矿车外栏。
第三种起重伤害
(1)使用千斤顶和倒链,在拆卸电铲及机械部件过程造成人员伤害。
(2)流动式起重机(外协)协助电铲维修时由于吊物下坠等造成人员伤害。
(3)流动式起重机(外协)由于吊运作现场不合要求(如地面基础松软,有斜坡、坑沟等);或是由于支腿架设不合要求(如支腿垫板尺寸、高度过大,材质腐朽等);或是由于操作不当,超负荷,致使机体倾翻造成事故。
(4)外协吊机在吊运过程中由于吊物或钢丝绳或大臂太靠近采场高压架空线或接触、碰到电铲的6000V电缆等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
(17)外协吊机的起重机具包括吊物与架空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lkV以下的为1.5m,lOkV的为2m,35kV的为4m。
(18)外协吊机停放点要与采场高压(带电)电缆保持一定距离,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吊物或钢丝绳不能接触或碰到采场高压(带电)电缆。
第四种物体打击
(1)电铲装料时石头由于赝性作用从铲牙上飞出伤人。
(7)在生产过程中,提升抱闸、回转抱闸、推压抱闸松动打滑易砸车、撞车。
(8)电铲上下坡移动时,行走抱闸松动打滑易撞车或撞人,甚至翻倒等。
(9)更换提升、回转、推压、行走汽缸时汽缸弹簧弹出伤人。
(10)提升大齿圈齿轮和推压第一、二挡齿轮加油时,手或工具易被卷人造成伤害。
i.电动机的起动次数不宜过于频繁,尤其在热状态下连续起动的次数不应超过1~2次,起动时间不宜过长,不允许长期过载运行。
j.电动机的电源电压不宜过高或过低,发现异常现象,应查明原因,电机停机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断开电源。
k.按照润滑要求保养电动机的润滑系统,防止因缺油摩擦发热导致火灾。
(8)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
e.经常进行维修保养,防止过负荷和两相运行等。
f.电动机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lm以上的距离,且不可堆放杂物。
g.每台电动机必须安装单独的开关和合适的熔断器作为过负荷保护,对容量较大的三相电动机应安装防止一相断电两相运行的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