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于关键期是否存在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并由此引起了很多社会现象。
如果是本着学术的精神,坚持关键期的存在,并想验证发展这一学说理论,我们无可厚非,而且应该是鼓励与赞扬的。
但有些学术机构,特别是幼儿英语培训机构,鼓吹关键期假说理论,添油加醋,目的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幼儿学生,并从中牟利。
再比如一些英语学习者,道听途说关键期的存在,于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关键期,不可能再把英语学多好,把英语撂到一边,导致学业甚至就业大受影响。
这些都是关键期假说带来的不良后果。
那么关键期这个神秘的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在总结过程中发现很多有启发性的知识,联系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关键期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者起到促进工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期假说首先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后来语言学家把它引入到二语习得研究之中。
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是有区别的,首先就表现在语言环境方面。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者周围有众多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
目的语环境为习得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而外语学习则没有目的语环境,而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
这个因素直接导致语言输入质量的差异。
外语学习者得到的并不都是自然环境下的语言输入,所以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语言掌握熟练程度。
虽然二语习得不同于外语学习,但关键期假说与外语学习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键期假说研究是针对语言习得的,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期假说研究过程中总结归纳的正确的理论适用于外语学习。
(2)既然那么多学者研究关键期假说,那说明处于某个阶段(无论是关键期还是敏感期)的语言习得者习得语言效率高,效果好。
学习是讲究策略的,如果关键期真的存在,那么处于这个期间的习得者可能都表现出相对统一的学习特点,而相关研究也证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习得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如果能从中得到启示,并应用到外语学习当中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结合关键期假说与外语学习的关系,笔者在这里得出几点关键期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关键期假说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关键期不适用于外语学习,不能否定或轻视大学生外语学习能力。
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比如发音错误太严重,或者写作能力太低等。
要明确地认识到:影响语言习得或学习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目的语输入的质与量,学习者自身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目的语使用频率等。
年龄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年龄和其他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对外语学习结果产生影响。
2。
教师应针对学生外语学习特点制定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
既然学生能较容易地处理复杂深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自控和自我约束能力强,英语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特点设定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侧重使用翻译法和交际法。
用此法过程中详细的词汇和语法讲解以及母语媒介,加上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可以帮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语法结构,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学生本身应明确自身优劣势,端正学习心态,利用文化知识沉淀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期假说强调的并不是说过了一个期间的人都不能习得语言,而是各年龄阶层的习得者习得特点不同,实际上是各有优劣。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自身学习特点,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有所认识和调控。
例如,学生认知能力高,那么在学习词汇时就可利用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记忆、关联、想象、新旧知识联系等,这样可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学生则应该端正学习态度,熟悉自身学习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我引导学习。
4.努力创造真实自然的外语学习环境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的,所获得的语言输入的量大,学习者能够在交流中获得许多语言、文化知识。
学生们群体情感屏障较高,很多学生,特别是对自己英语水平不自信的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不愿意说英语。
这样极不利于他们的外语学习。
支持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例
子就是:被剥夺了语言环境的小孩,再回到社会环境中来就再难适应,一辈子都不能再习得语言。
可见后天环境对语言习得是多么重要。
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门语言,帮助我们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与他族人交流。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多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加入进来,鼓励学生发言参与。
综上所述,关键期假说与外语教学关系密切。
并不是年龄决定学习成效,各年龄阶层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的优劣势。
作为教育者,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