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期末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学期末复习资料

《房屋建筑学》期末复习第一章认识建筑1.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1)单层建筑:只有一层的建筑(2)多层建筑:一般指2~6层的建筑(3)高层建筑:各国划分高层建筑的标准不尽相同,我国主要议程市消防扑救能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层划分,一般中小城市这个高度为24米,超过此高度的建筑叫高层建筑。

但有些公共建筑总高很高,层数不多者不能叫高层建筑,如体育馆、剧院等。

一般来说,6层以上的公共建筑或10层的住宅交高层建筑。

(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

(4)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5)特殊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00m的建筑2.耐火极限:建筑构件遇火后能够支撑的时间。

用小时来表示。

如钢材的耐火极限是0.25h第三章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1.地震烈度表示某一地区遭受地震后,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1)我们国家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2)6度及6度以下,影响较小(3)9度以上,地震强烈,不适宜修建建筑物(4)房屋抗震的重点是7、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2.抗震等级体现了具体的建筑物在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同烈度、结构型式和房屋高度条件下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3.基本模数取M0=100m。

第六章墙和基础构造1.在砖混结构中,墙体的结构布置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墙和部分框架承重等四种类型(1)横墙承重一般多用于开间不大且重复排列的房间(2)纵墙承重适用于横墙间距较大,或房间需要灵活布置的建筑中(3)纵横墙混合承重平面布置灵活,建筑物各向刚度较好,但板的类型较多,铺设方向不一(4)墙和部分框架承重当建筑物内需要设置大房间时,常在建筑物内部设柱子,墙与柱子间架设梁2..散水与明沟散水(1)散水宽度大于600mm(600~1000mm),且要比屋顶挑出檐口宽200mm,一般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50mm。

(2)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预留缝隙,缝宽10mm,缝内填粗砂浆,上嵌沥青胶灌缝,散水的坡度通常为3%~5%。

混凝土散水为了防止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用沥青灌实。

(3)建筑物四周靠外墙的排水沟,称为明沟。

(4)一般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做明沟,干燥地区多做散水。

2.勒脚(1)勒脚是外墙靠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它具有①避免根部分受雨水的侵袭而受潮;②防止机械碰撞而破坏墙面;③美化立面等作用。

(2)勒脚分类:抹灰勒脚、贴面勒脚、石材勒脚3.墙身防潮层(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1)水平防潮层应设在距离室外地面150mm以上的墙体中,以防止地表水溅渗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室内实铺地坪下填土或垫层的毛细作用,故一般将水平防潮层设置在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的砖缝中,设计中一般设在室内地平以下60mm处。

(2)①当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者②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时,应在不同标高的室内地坪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而且为避免高地坪房间(或室外地面)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应对高差部分靠近土层的垂直墙面上采取垂直防潮的措施。

3.门窗过梁(1)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2)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撑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50mm。

4.圈梁(1)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及封闭的梁。

(2)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者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的两倍,且不得小于1m。

5.构造柱(1)构造柱设置在墙体内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是房屋抗震的主要措施。

(2)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

(3)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ø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基础梁相连。

构造柱顶部应与层顶圈梁或女儿墙压顶拉结。

6.滴水线在外窗台板下边一般都会有一条凹形的线条,那是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墙里的设计,雨水在这条线外就会跌落,这个就是滴水线。

一般设置在雨篷、窗口、楼梯踏步下、阳台、女儿墙压顶和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

7.为了保护墙身及防止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做成踢脚线,高度为120~150mm,其材料一般与楼地面相同,常见说法可与墙面与墙面粉刷相平、凸出或凹进。

8.对于经常易受磕碰的内墙阳角或门窗两侧,常抹以高为1.5m(1.5m-2m)的1:2水泥砂浆打底,以素水泥砂浆打底,以素水泥浆磨成圆角,即护角,每侧宽度不大于50mm。

9.刚性材料: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10.一般是指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如砖、石和素混凝土等材料属于刚性材料,由这些材料所做的基础为刚性基础。

基础的高度比在刚性叫范围内,受力良好。

上部荷载加大应按刚性角比例,受刚性角的限制,刚性角之外的部分受拉开裂基础破坏。

11.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12.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类:(1)条形基础(2)独立式基础(3)井格式基础(4)片筏式基础(整体性最好)(5)箱形基础(6)桩基础14.外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外表面,这对防水有利,但是维修困难;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这样施工方便,容易维修,但对防水不利,故常用修缮工程。

15.钢衬板组合楼板是利用压形钢衬板(分单层和双层)与现浇钢筋混凝土一起支撑在钢梁上形成的整体式楼板。

主要有楼面层、组合板和钢梁三部分组成。

作为混凝土楼板的永久性模板,是施工的台板,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16.阳台的设计要求:(1)安全适用(2)坚固耐久(3)排水畅通17.细部构造(1)细部构造主要包括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栏杆与面梁的连接、栏杆与墙的连接等。

(2)栏杆与扶手的连接必须牢固,其连接方法有:预埋铁件焊接的方法,就是在扶手和栏杆上预埋铁件。

第八章楼梯构造1.一个梯段一般超过18级,不少于3级。

2.楼梯净空高度包括楼梯段的净高和平台处的净高。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空高度,为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搬运,不得小于2000mm。

上下梯段间的净空高度为自踏步的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300mm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这个高度保证人上肢向上伸直时不致触碰及上部高度,一般不得小于2200mm。

3.栏杆和扶手的高度采用900mm,平台处水平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000mm,儿童使用的楼梯扶手高度为600~700mm。

4.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1)板式楼梯(2)梁板式楼梯5.中型构件装配式楼梯:(1)楼梯段(2)平台梁及平台板(3)梯段与平台梁节点处理第九章屋顶构造1.坡度表示法斜率法、百分比法、角度法百分比法是以斜面的垂直投影高度与水平投影长度的百分比值表示,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屋顶。

2.单坡排水的屋顶面宽度不大于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雨水口负荷适当且不小于120m m,水落管直径不小于75m m。

3.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保证基底完全干燥后再施以柔性防水层,而且在进行室内粉刷及用户使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水汽,这些水汽如果在防水层之下某处积聚,柔性防水层就有可能在该处鼓泡,这种泡一旦在外力作用下破裂,防水机制就会受到破坏。

因此,现在的施工方法是改满涂粘合剂的办法为条粘法或点粘法,使得水汽不在一处积聚。

有些柔性防水卷材特地生产出带波状的规格用在防水层的底层。

4.刚性防水屋面由防水层、隔离层、找平层、结构层组成。

隔离层(浮筑层):刚性防水层按理说可以直接做在屋顶面结构层上面或做在屋顶面找坡层上面,不用先找平。

但为了抵御因热胀冷缩及建筑结构变形所造成的刚性防水层开裂。

5.浮筑层设置在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作用有:(1)减小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

将刚性防水层与结构部分脱离,使它们之间具有相应位移的可能。

这样防水层可以在温度作用下自由伸缩而不受结构部分的牵制。

(2)防水层在温度作用下可自由伸缩。

将刚性防水层与结构部分脱离,建筑结构变形给防水层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减至最少。

6.分仓缝的设置:分仓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缝宽20~40mm。

位置应设在结构变形敏感的部位,如不同方向搁置的预制屋顶面板的支座轴线处、预制板和现浇板的交界处、屋顶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顶面的结构交接处,尤其是屋面檐口处等。

简答题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区别基础:它属于建筑物的一部分,承受着它上部建筑物所有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于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

地基: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着建筑物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包括建筑物的自重和其他荷载。

区别:地基不属于建筑物的部分,是天然的或者经过人工处理的承载建筑物的土层或岩层。

基础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是把建筑物上部荷载合理的传给地基的构件。

2.柔性防水泛水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柔性防水屋面泛水的构造要求为:将防水层沿直墙根部向上翻起一定高度(一般小于250mm)以阻挡屋顶面方向来的水向裂缝中灌注;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斜面;做好泛水上口的收头处理,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凹槽,将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定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

凹槽上部的垂直墙体也要做好防水处理。

计算题(楼梯设计)某单元式住宅的层高为2.7m,开间尺寸2.7m,进深为5.4m,墙厚240mm,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6m,采用双跑平行楼梯,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试设计该楼梯。

解:(1)确定踏步尺寸。

根据住宅楼梯的特点,初步取踏步宽度为260mm,由经验公式2h+b=600mm求得踏步高度h=170mm,初步取h=170mm。

(2)确定各层踏步数量。

各层踏步数量N=层高H / h = 2700 / 170≈15.9取N=16级,则踏步高度调整为:h = H / N = 2700 / 16 ≈169mm(3)确定各梯段踏步数量。

二层及以上梯段采用等跑,则各梯段踏步数量为:n1 = n2=N / 2 = 16 / 2 = 8(级)由于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当底层楼梯两梯段采用等跑时,则底层中间平台面的标高为:H / 2 = 2.7 / 2 = 1.35m假定平台梁的高度(包括板厚)为250mm,则底层中间平台净高为1350-250=1100mm<2000mm,不能满足要求。

采取的处理方法为:将平台下的地面标高降低至-0.450m,则平台净高为1100+450=1550mm<2000mm,仍不能满足要求。

再将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增加(2000-1550)÷169≈3级,此时,平台净高为1550+169×3 ≈2060mm >2000mm,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