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建筑的定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物质技术条件,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美学法则,创造出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性活动的空间环境,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第一,建筑功能;第二,建筑技术;第三,建筑艺术。
2、建筑工程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装饰设计。
3、民用建筑按层数和高度如何划分?(1)住宅按建筑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不大于24m为多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不能成为高层建筑。
(3)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其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第二章1、场地的定义是什么?构成场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在广义上,场地可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场地所指的就是这层意义。
场地的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2)交通设施;(3)室外活动设施(4)绿化与景观设施(5)工程系统2、场地设计包含哪些内容?①场地设计条件分析;②场地总体布局;③交通组织;④竖向布置;⑤管线综合;⑥绿化与环境景观设计;⑦技术经济分析3、影响建筑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用地条件和功能要求两个方面。
(1)用地条件又包括用地大小和形状、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地区气候及场地小气候、建设现状、周围环境等自然因素。
(2)功能要求第三章1、建筑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各自有什么设计要求?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个方面。
房间平面设计的主要要求:(1)房间的形状、面积和尺寸应该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
(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满足空间的交通联系、安全疏散和采光通风的要求。
(3)房间的平面构成应满足合理布置结构、施工方便的要求。
(4)室内空间及各构件细部,应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2、房间开间和进深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1)、满足家具布置和人体活动空间的要求;(2)、满足视听要求;3)、良好的天然采光;(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3、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哪些设计要求?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第四章1、确定建筑物的层数应考虑哪些因素?P72主要有房屋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施工材料要求,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要求,建筑防火要求等2、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房间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净高和层高确定的依据:(1)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2)视听要求。
(3)采光通风要求。
(4)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要求。
(5)设备高度。
(6)建筑经济效果。
(7)室内空间比例。
3、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有哪些?(1)重复小空间的组合;(2)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置小空间;(3)错层式和跃层式空间组合;(4)台阶式空间组合第五章1、影响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建筑物的形体和立面,必然受到内部使用功能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基地环境、整体规划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此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都各具特色,其建筑外形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及地区特色。
2、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1)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征;(2)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3)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4)适应基地环境和城市建筑规划的群体布置;(5)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规律。
3、简要说明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方法。
(1)立面的比例与尺寸;(2)立面的虚实与凹凸;(3)立面的线条处理;(4)立面的色彩与质感;(5)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第六章1、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
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基础—是建筑物上部承重结构向下的延伸和扩大、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一起传到地基上。
作用和要求: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抵御各种有害的环境,如地下水和地基土的腐蚀。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用和要求: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作用;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作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等能力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
作用和要求:承受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荷载;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楼地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
作用和要求: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柱;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构件。
门和窗—位于外墙上时,是房屋建筑中的两个围护构件。
作用:—门的主要功能:交通联系、紧急疏散,并兼有采光和通风作用。
—窗的主要功能:采光、通风、接受日照和眺望。
屋顶—是房屋顶部具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的构件。
作用与要求: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渗漏水和保暖、隔热2、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荷载因素的影响;(2)环境因素的影响;(3)技术因素的影响;(4)建筑标准的影响;(5)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影响。
3、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2.坚固实用3.技术先进;4.经济合理:5.美观大方6.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第七章1、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区别是什么?基础——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地基——直接支承建筑物的天然土,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基础埋深概念及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P109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包括垫层)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3、建筑物上部常用的结构形式与基础类型的关系是什么?P111按构造形式分类:条形基础(1.墙下条基——砖石墙的基础形式;2.柱下条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独立基础——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框架、排架、门式钢架时,基础常采用独立基础。
筏形基础——满堂式的板式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之分。
箱型基础(高层)——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
桩基础——多数用于高层建筑或土质不好的情况下,由若干桩来支承一个平台,然后由这个平台托住整个建筑物,叫做桩承台(上部荷载大,下部地基结构有硬层)第八章1、简述墙体的设计要求。
P1211.强度和稳定性2. 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3隔声的要求;4.防火要求;5.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2、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何?P132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承受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1.砖砌平拱过梁:砖过梁节约钢材和水泥,但施工麻烦,整体性差,不宜用于地震区、过梁上有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的建筑。
2.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施工方便,整体性较好,适用于跨度不大于2m,上部无集中荷载或墙身为清水墙时的洞口上。
3.钢筋混凝土过梁:当门窗洞口跨度超过2m或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需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3、试说明构造柱的构造要点。
构造柱的设置应结合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和楼梯间、电梯井的四个角以及较长墙体的中部等。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1)构造柱不能单独承重,其下端应锚固于钢筋砼基础或基础梁内,施工时必须先把墙体砌成马牙槎的形式,从下部开始先退后进,用相邻的墙体作为一部分模板来支模。
(2)构造柱截面不小于180mm×240mm,配筋为纵筋4Φ12,箍筋采用Φ4~Φ6,间距不大于250mm;圈梁的钢筋应与构造柱钢筋连接;在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2Φ6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
第九章1、楼板层的基本组成是什么?楼板层主要由面层、结构层、附加层和顶棚组成。
2、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划分原则及受力特点是什么?当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时,板基本上沿短边单方向传递荷载,两边受力弯曲变形,这种板称为单向板;当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作用于板上的荷载沿双向传递,在两个方向产生弯曲,四周受力挠曲变形,这种板称为双向板。
3、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基本组成及构造特点分别是什么?主要由楼面层、组合板(包括现浇混凝土与钢衬板)及钢梁等几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压型钢板起到了现浇混凝土的永久性模板和受拉钢筋的双重作用,同时又是施工的台板,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另外,还可利用压型钢板肋间的空间敷设电力管线或通风管道。
第十章1、楼梯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其作用?一般楼梯由楼梯段、平台(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扶手与栏杆(或栏板)三大部分组成。
作用:楼梯作为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首要的作用是联系上下交通通行;其次,楼梯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起着承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楼梯有安全疏散、美观装饰等功能。
2、楼梯的形式有哪些?为什么大多数采用双跑平行式楼梯?形式:直跑单跑、直跑双跑、双跑折角、双跑平行、三跑、双分式、双和式、圆形、螺旋形、剪刀式(交叉式)等。
楼梯间平面形式:封闭式、非封闭式、防烟楼梯等。
原因:占用空间较小,楼梯间好布置,结构好处理易施工。
3、楼梯净高有什么要求?如何解决一层平台下供人通行的问题?楼梯的净空高度:包括梯段和平台的净空高度,其高度应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搬运。
(1)、梯段净高:指踏步前缘到顶部梯段底面的垂直距离,要求≥2200mm,楼梯段的计算范围为楼梯最前和最后踏步前缘分别往外300mm算起。
平台净高(H′):平台地面到平台梁底面的垂直距离,要求≥2000mm。
方法:(1)将底层第一跑梯段加长,底层形成踏步级数不等的不等跑梯段;2)各梯段长度不变,将室外台阶内移,降低楼梯间入口处的地面标高;(3)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4)底层采用直跑梯段,直达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