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雨量的测定

降雨量的测定

降雨量的测定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

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

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

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

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

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

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雨量器的种类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

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雨量计又分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

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

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虹吸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

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

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

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

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据气象部门介绍: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

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

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

“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

“阵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

“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

“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
对于降雪量,在气象上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它与降雨量的标准截然不同。

雪量是根据气象观测者,用一定标准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测量出的量度。

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

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不同标准。

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天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各等基降雪量的标准:
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于0.1毫米;
小雪:大于等于0.1毫米,小于0.25毫米;
中雪:大于等于0.25毫米,小于3.0毫米;
大雪:大于等于3.0毫米,小于5.0毫米;
暴雪:降雪量大于等于5.0毫米。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

如此计算,97.7
“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或电台广播的气象节目中每天都可以听到。

那么降水量的含义是什么呢?
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

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

按气象观测规范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个六小时观测一次。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