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要切实做到

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要切实做到

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要切实做到“四有”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是古人们对官员清正廉洁的褒奖之词,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而把腐败看作社会的毒瘤。

古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

廉洁,关系着个人的素养,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关系着民族的命运,更关系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无数感人至深的廉政故事。

“包公”之所以成为廉政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以民为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而历代的兴衰,也与勤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真正地做到廉洁清明。

而如今,“两个务必”铭刻在心,“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更是时代的要求。

“八荣八耻”就强调了一个“廉”字,“历数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政党,不廉则会失去民心,失去生机,更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廉洁,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是秉公执法,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为一名老百姓,则是有道德修养,诚实守信,遵法守法爱法护法,光明磊落,清白做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廉洁是青竹亮节的一身正气,是恪守清贫的两袖清风,是“富贵不能淫”的洁然正气,是“贫贱不能移”的铁骨铮铮,它如高山巨岩上的青松,傲视炽日和严冬,无惧于飓风袭身的痛苦磨难,也出自于深山的石头,等闲于熊熊烈火的焚烧,不畏于粉骨碎身的考验。

他教会世人以磊落光明的襟怀,洁白朴素的情操,矗立起一座真正的人生坐标。

每一名公务员,都应该认识到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为政清廉就是留住幸福。

牢记住对人民的庄严宣誓,保持灵魂深处的纯洁干净,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镌刻在自己的履历表上。

近年来,龙岩市查处了一批处级一上领导干部典型案件,深刻反思这些重大案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但主要问题还在于这些干部流失了理想信念之“钙”,公私观、是非观、荣辱观出现了极大偏差。

这些案件给我们一个深刻警示:腐败始于严重不良习气,作风问题离腐败只有一步之遥。

当前,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要切实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官商交往需有“道”。

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线”。

官员和商人交往,必须符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制度、遵循职业需求,这是底线。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守住这条底线,与商人交往过密,出行、吃喝、玩乐让老板买单,与老板称兄道弟,搞权钱交易,甚至吃喝嫖赌,沆瀣一气。

纵览近些年落马官员,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批老板受到牵连,每一个老板被抓也都牵出一些官员。

发人深省,让人警醒,我们都要引以为鉴。

二是人情往来需有“度”。

礼尚往来,原本人之常情。

看望领导、同事、朋友,带点物美价廉的随手礼,惟不能送“红包”或贵重物品,否则即有居心不端之嫌,也陷收受者于受贿境地。

传统文化提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君子之交,党内向来主张同心同德、清清爽爽的同志情谊,万不能变异为物质、金钱交换社会地位、荣誉,否则带坏社会风气,催生和助长贪污腐败。

三是行使公权需有“畏”。

以敬畏之心对待公权,是基本的权力伦理要求。

但一些领导干部把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利用自身职权影响,在私人企业老板那里高息放贷;有的明里暗里在企业入股分红利,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提供便利,等等。

贪廉只在一念之间,对法纪稍有轻怠,对权力放松敬畏,就会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四是生活情趣需有“限”。

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身心健康。

但一些党员八小时之外热衷于摸麻将、打扑克,“小赌怡情”;有的迷恋狩猎、钓鱼;有的与异性“朋友”黏黏糊糊,关系暧昧,等等。

个人生活情趣和爱好看似小事小节,反映的却是一个人的境界和素质。

党员干部必须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把个人情趣爱好限制在党纪党规范围内,限制在公序良俗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