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区段站
车3项平行作业;
B端咽喉区:旅客(或货物)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2项平
行作业;或列车到(发)、调车2项平行作业。
21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横列式、纵列式、 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2、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区平行作业数:
A端咽喉区:下行旅客列车到达、上行旅客列车出发、机车出段、
机车入段、调车作业5项平行作业;
11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①站房同侧(I、II) 机车出入库切割正线,影响居民区环境,机务段 发展受限,一端咽喉布置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 长。一般不采用。
12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②站对并(V) 机车从到发场两端均可出入段,走行距离短, 不需设机走线;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作业有交叉, 机务段设调车场外侧,有碍车站发展。 只在无解编作业和无发展的区段站上,且折返 段又受地形限制时采用。
27
适用条件
单 线
纵列式
横列式 纵列式
双 线
客货纵列式
一级三场
Thank you!
28
29
13
3、机务设备的配置 (1)配置方案
③站对左(IV)站对右(III ) 用地较大,机务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另一端机 车走行距离长;但机车出入段与调车作业无交叉,且 不影响车站发展,应优先采用。
14
3、机务设备的配置 (2)不同配置方案分析 站同左:新建区段站,一般不采用 站同右:同上 站对并:改编作业量小,远期无大发展时可设 站对左:次选 站对右:首选 位置 比例 对右 41% 对左 21% 对并 15% 其它 23%
3
二、区段站的设备
4、机务设备 在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所在的区段站上, 如采用循环交路,在到发场或其附近应设有机车 整备设备。当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时,可设机车运 用段或机务换乘点。 5、车辆设备
列检所、站修所。在大的区段站上还设有 车辆段。
6、其他: 信、联、闭,给排水,电力,照明,房屋, 公铁立交。
15
4、货场配置 (1)设置原则 ①尽量靠近主要货源货流一侧,便于货主取送; ②车辆取送便利,行程短,交叉少; ③均衡两端咽喉作业负担; ④留有车站发展和货场发展的余地。
16
4、货场配置 (2)站房同侧(方案Ⅰ、Ⅱ) 有利于路外单位货物上下站,不利于站内作业 (切割正线)及货场发展。 在机务段取标准方案(站对右),II方案两端 咽喉负担不均匀,影响车站通过能力; I方案较优, 如装卸作业量且列车对数较多,设货场牵出线。
9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1)货物列车到发线的设置 货物列车到发线靠近正线,并与正线连通; 货物列车到发场紧靠调车场。
10
2、货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2)调车场设置 靠近解体列车到发线,或者靠近货场及车辆设备; 调车场部分线路应接通正线,增加车站作业机动 性;到发场部分线路应有列车到发与调车转线的平 行作业。 区段站宜设一个调车场,当为纵列式图型,双方 向改编列车较多,交换车流较少,有充分根据可按 上、下行设调车场。
B端咽喉区:下行货物列车或旅客列车出发、上行货物列车或旅客
列车到达、机车经机待线出(入)段、调车作业4项平行作业。
22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横列式、纵列式、 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3、双线铁路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区平行作业数:
A端咽喉区:列车到、列车发2项平行作业; B端咽喉区:列车到、列车发、调车3项平行作业; 中部咽喉区:下行列车发(通过)、上行列车发、机车出(入)段、
调车4项平行作业。
23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横列式、纵列式、 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4、双线铁路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区平行作业数:
A端咽喉区: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4项 B端咽喉区:列车到、列车发、客车车底整编3项平行作业; 中部咽喉区: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4项。
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使旅客列车到发有顺 直的进路。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城镇的一侧,以 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站。 2)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 及便捷的进路。 3)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行程较短, 干扰较少。
7
三、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4)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到 发场,并且要有便捷的通路以利机车及时出入段。 5)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置于靠城镇一侧,便 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 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 6)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 车辆的取送行程。
8
四、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
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城镇一侧,以利于客运业务 的组织及旅客出入车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 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连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 更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利调 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旅 客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以便将来发展。
第二节 区段站
区段站
——牵引区段的分界点
区段站的主要任务:
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 务组,并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 此外,还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 务。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 务。 “小而全” 小——作业量、设备规模 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 “承上启下” 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 中间站的发展, 与中间站区别:设有机务段,有解编作业 与编组站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少
25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1.选择依据 ①近远期客货运量 ②地形、地质条件,站坪长度 ③城镇规划 ④车流性质:通过、改编比例 ⑤工程、运营支出 2.评价指标 ①定量:占地面积、站坪长度、工程费用、 运营支出、定员 ②定性:运营管理、交叉干扰 3.适用条件
26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车站类型
横列式 一般均采用 如为多方向线路引入,且各方向客货列车 对数较多,同时地形条件适宜(用横列式 咽喉疏解困难) 客车对数不多,运量不太大时 客车对数多、无改编列车对数多,且地形 条件适宜 客车对数多,站房同侧有较多专用线接轨, 且地形条件适宜 改编列车较多时
1
一、区段站的作业
1、客运业务 2、货运业务 3、运转作业 ①客运:接发、始发、终到、甩挂等。 ②货运:接发、解体、编组等。 4、机车业务:更换列车机车、乘务组 5、车辆业务:列车技检、车辆检修(摘车修和不摘 车修)。车辆的段修业务。
2
二、区段站的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 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 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 3、运转设备 ①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 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 ②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 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 待线等。
24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横列式、纵列式、 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5、枢纽区段站布置图: 枢纽区段站布置图: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铁路会合或交叉的区段站
单双线铁路三个方向横 列式枢纽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区平行作业数:
A端咽喉区: 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段、机车入段、调车5项 B、 C端咽喉区:B方向列车发、B方向列车到、C方向列车到(发)、 机车出(入)段、调车5项。
4
三、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
1、通过旅客列车 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3、到达解体货物列车 4、自编始发货物列车 5、本站货物作业车 6、扣修的车辆
1、旅客列车到发线 2、货物列车到发场 3、调车场 4、机务段 5、货场及工业企业专用线 6、站修所(或车辆段)
5
机务段6三、列ຫໍສະໝຸດ 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19
5、车辆设备 列车检修所一般设在到发场一侧; 站修所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的范围以外; 车辆段应靠近调车场,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位置 时,方案③较优。
20
五、区段站的基本布置图
横列式、纵列式、 横列式、纵列式、客货纵列式 1、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
咽喉区平行作业数:
A端咽喉区:旅客(或货物)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
17
4、货场配置 (3)站房对侧(方案III、IV ) 将路内交叉转为公、铁交叉。当公铁有立交设备 且地方运量近、远期均大,III优于IV。 (a)虽货物与机务段同一象限,次要牵出线可做为 取送作业的平行进路,不影响该端咽喉能力。 (b)为车站纵向发展留有余地。
18
4、货场配置 结论:
货场、作业量均小,取I方案; 作业量近、远期均大时,取III方案; 作业量近期小、远期大时,先取I方案,再取III方案; 分设两个货场(为I零担,III为整车); 以零担为主的货场,与地方联系不大时,一般不设站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