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化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化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化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陈隆隆(国家磷复肥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推广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200062)1 中国化肥现状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生产和施用均为世界第一。

世界化肥增长有一半的贡献来自于中国。

2010/2011年度世界化肥消费量17220万吨,其中10410万吨N、4050万吨P2O5、2760万吨K2O。

2010年我国化肥消费量5545万吨,其中氮肥3391万吨、磷肥1350万吨、钾肥803万吨。

氮、磷、钾消费比例为1:0.40:0.24,与发达国家1:0.42:0.42 的比例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钾肥的施用比例不足。

表1 我国近几年化肥产品产量,万t磷肥协会统计数据2009年磷肥产量为1385.7 万吨,2010年为1580万吨。

2006年中国化肥平均养分已为33%,与世界养分平均含量34%相近。

近几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平均每年增长7.5%,其中N肥增长4.8%。

我国化肥生产现状是N、P过量,钾需大量进口,其中尿素产能达到6000万吨,过量1000万吨,磷肥产能过量40%。

表2 近年来我国化肥产销情况表生产量(折纯),万t 5304.0 5696.0 5768.0 6706.2 6619.3 6027.0 施用量(折纯),万t 4927.7 5107.8 5239.0 5404.4 5545.0 5765.3图1 近年来我国化肥产销情况表西方发达国家肥料施用的历史经验证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因而使欧盟27国在过去近30年中,化肥的施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图2 欧盟27国化肥消费趋势我国能成为化肥生产大国也与我国所拥有资源有关。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5年世界磷酸盐储量180亿吨,基础储量500亿吨,其中80%以上集中在中国、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南非、美国4个国家和地区。

按储量中国第一,按基础储量中国第二。

中国磷矿石产量已占世界的30%。

2010年世界磷矿石产量约18640万吨,其中中国达到了6807万吨(折P2O530%)。

表3 2005年世界磷酸盐储量和基础储量表4 世界主要国家磷酸盐岩产量表5 我国磷矿石产量(折P2O530%)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协会统计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虽然生产合成氨会产生大量的CO2,但适合于生产尿素,而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尿素比较适合。

因此我国氮肥结构中尿素占到60%以上,我国生产的尿素产量占到世界的30%以上。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化肥已占到粮食作物生产成本的23%,是最大的生产资料投入。

图3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生产成本构成化肥使用量与作物种类、土壤特性有关。

我国粮食种植面积2011年16.59亿亩,比2010年增加1050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11424亿斤,创历史新高。

2010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5460万吨。

按照种植用地20.26亿亩计算,亩均化肥用量26.9公斤。

按种植面积25.5亿亩计算亩均化肥用量21.4公斤。

人均蔬菜全国的份额已达到250千克/人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0公斤/人年的水平。

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7%,施用化肥量占47%。

图4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图5 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情况经济作物施肥量要比粮食作物施肥量高,通常是粮食作物的1.5~2.0倍,糖料是1.5倍、茶园1.6倍、果园1.8倍、蔬菜为2.6倍。

因此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较多,施肥量将增加。

我国化肥施用量中已超过40%为经济作物用肥。

这几年增加的化肥可能绝大部分施用于非粮食作物上了。

“1995~2007年我国用肥量增加很快,化肥纯养分用量由3595万吨增加到5746.1万吨,增幅60%,而粮食产量由46500万吨增加到50150万吨,增幅8%,肥料资源浪费严重。

”的观点不一定对。

表6 中、美、印作物化肥使用量比较水稻 小麦 玉米 水果和蔬菜 棉花大豆 糖 其它作物 中国 18 13 12 34 / / 23 印度 29 19 / 10 7 / 5 30 美国12465631从表5可以看出世界上化肥使用最多的3个国家种植结构的差异。

中国在水果和蔬菜上使用的化肥量远多于印度和美国。

美国近一半的肥料用于玉米。

表7 按2004年播种面积计算的化肥市场容量作物名称播种面积 /万hm2 推荐施肥水平/kg·hm -2 市场容量/万t万t N P 2O 5 K 2O 总量 N P 2O 5 K2O 总量 稻谷① 2837.9 150 60 90 300 425.7 170.3 255.3 851.3 面积:9770.8 肥料量:2611.8小麦① 2162.6 160 75 55 290 346.0 162.2 118.9 627.1 玉米①2544.7 160 5575290407.2140.0190.9738.1我国大部分耕地开垦年代较久,土壤利用强度又高,肥力较低。

旱地土壤有机质只有1.0%~1.5%,土壤全氮仅为0.07%~0.10%。

而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土壤有机质一般3.0%~5%,土壤全氮仅为0.2%~0.40%。

我国土壤肥力不高,要获得高产只能提高施肥水平。

表8 大田作物需肥量、养分比例①皮棉;②以鲜量计;③以荚果计表9主要农作物化肥投入情况(kg/亩)表10 菜用肥量芹菜36 10+10+10+8+8 82西瓜36 9+12 572 我国复合肥行业现状将单一养分适当配置制成复合肥施用,可产生综合效应,一般较单一养分施肥作物可增产10%~15%。

我国复合肥发展思路主要受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1979~1986年)结果的影响,当时发现我国土地普遍缺乏磷钾,施用磷钾增产效果明显。

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创新,我国复合肥产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规模,农化服务平台也逐步完善起来;加之国家对复合肥产业实现了政策倾斜,复合肥产业快速发展,年生产能力年均增超过20%。

在2007年产量成井喷式增加后,现基本处于相对稳定(见表11,磷肥工业协会65家重点企业统计数据)。

表11 2006~2011年我国复合肥产量,万吨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产量2078 3085 2967 2906 3031 29052006年磷复合率74%,钾肥复合率80%。

至2010年我国有证复合肥企业达4786家,产能超过2亿吨,年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

2009年复合肥用量占施肥总量的比例已达到了31.4%。

图6 各类农作物施肥时间表及冬储时间表图6表明农作物施肥很集中。

由于作物生长的季节性,决定了以基肥为目标的复混肥生产产能必须远大于施用量。

因此认为复混肥产能浪费的看法不一定对。

我国复合肥行业现状是:(1)复合肥产业规模有了质的飞跃,已实现自给自足目标。

(2)由于进入门槛低,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能也严重过剩,但还在重复建设。

复合肥已从稀缺的、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品转化为大众化的一般价值产品。

(3)产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数目庞大、市场秩序亟待完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复合肥企业数量为1037家,平均产量约为3.6万吨。

(4)资源瓶颈极大加剧了复合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复合肥产业的竞争力。

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料成本占比例接近90%,盈利空间受到了挤压,尤其是在经历2008年资源危机,可以说整个行业伤痕累累。

由于我国钾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钾成为了复合肥能否保持稳定生产的最不确定因素。

(5)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支撑平衡施肥的大面积推广,也制约复合肥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虽然国家在测土施肥上投入很大,每年在几亿元投入但企业并没有得利。

而复合肥的显著特征是对服务的依赖。

3 肥料利用率我国肥料利用率氮为35%、磷为10%~20%、钾为35%~50%,是1997年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专家组报告“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设”中提出的。

发展复合肥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施肥,从而提高N、P、K的利用率。

肥料的利用率与肥料结构、施肥方式、土地类别相关。

氮肥施入土壤后有3个去向,一部分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另一部分则离开土壤--作物系统而损失。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一个去向的比例增大,另两个去向的比例就会减小。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效率随土壤、作物、温度、水环境和施肥方法而有所不同,粗略地说,作物当季吸收利用一般为30%~50%,氮素损失可达20%~60%,土壤中残留约25%~35%。

氮肥损失量和损失途径与土壤性质、耕作载培制度、气候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也受到农业措施的影响。

合理使用氮肥品种很重要。

如果将硝态氮肥施入稻田,就会造成严重的反硝化损失。

不同种类、品种的作物,对氮素的需求特点不同,过量施用必然造成浪费。

中国在大豆上过量施氮造成氮肥利用率低。

中国华北地区一般小麦—玉米轮作,过量施肥相当普遍,养分利用率偏低。

施N量为120 kg/ hm2时,氮肥损失率为9%,增加到360 kg/ hm2,损失率可达55%。

中国的小麦传统施肥强调重施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

而高产作物养分需求的显著特征是需氮量后移。

氮肥深施及分次施肥,尿素和碳铵深施可提高利用率7.2%~12.8%。

采用施肥时间和施N量与作物对N肥的需求相吻合可提高N肥利用率34%~40%,降低习惯施肥量38.7%~41.3%,产量提高2.5%~3.5%。

(有记录的巴西玉米高产16058 kg/hm2施肥方案是487kgN,485kgP2O5,511kgK2O,氮肥分6次施肥。

)1998~2006华北地区1915个样本,冬小麦施氮肥量303 kg/ hm2,夏玉米223 kg/ hm2,总N肥投入量526 kg/ hm2。

平均产量冬小麦5500 kg/ hm2,夏玉米平均单产5500~6000 kg/ hm2,轮作期小麦、玉米从农田移走的N仅为271 kg/ hm2,投入的N超过作物吸收的N达255 kg/ hm2。

表12 常规肥料当年利用率磷肥施用后当季利用率一般低于15%,剩余部分累积于土地中,在随后10年之内仍可利用。

我国经多年施肥,土地中磷素累积较多,根据计算土地磷素已达17kg/亩,土地磷素水平已从20世纪80年代10mg/kg的缺P水平增长到20mg/kg的富磷水平。

表13 2001年和2009年我国氮肥构成美国的化肥利用率比中国高出20%,除了主要实施测土施肥,保证了土壤养分间的平衡,减少了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外,还与美国肥料品种结构有关。

美国宾州粉砂壤中种植玉米分别表施尿素、尿素硝铵液、硝铵,施肥水平均为134 kg/hm2(以N计),N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4%、53%、63%,尿素N利用率最低,硝铵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