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自主复习
高考前十天左右这段自主复习的时间对高三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有效利用?如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提高复习效果?如何调整自身状态,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对比实验发现,高考前的自主复习坚持在学校复习效果最好。
一是高考前的复习,最好不要改变学习环境,高三一年均在学校上课,考生已经比较适应学校的环境,能够自然地过渡到高考,心态比较平稳,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
二是在学校复习,当遇到问题时,能够问老师与同学,及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有利于精神状态的调整,这对高考大有好处。
三是在学校复习,有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前进。
同学之间又存在竞争心理,有利于个人兴奋点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是在学校复习,时间上有规律,生活上有节奏,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还会有来自老师的鼓励与安慰,感觉踏实,有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利于提升复习效果。
各科复习时间要与考试同步
这段时间要很好地调节生物钟,要注意把学习与休息有机结合起来。
因高考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日上午考综合,下午考英语,所以这段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好是上午复习语文与综合,下午复习数学与英语,这样有利于在相应的时间对相应的科目产生兴趣,提高兴奋点,利于高考生物钟的调整。
晚上可以进行调节性复习,可以以综合科目与数学为主。
但每天要保证睡眠,保证适度的体育锻炼,这样精力充沛,有利于复习效果的提升。
偏科生全面复习好
偏科生在这段时间内,应该以提高高考总分为出发点进行复习。
偏科所形成的弱势科目,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向弱势科目倾斜大量的时间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对6个科目进行全面有重点的复习。
复习主要以看二轮以来的模拟试卷、学校自主开发的复习资料为主,还要根据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看教材,这样可以提高看书的针对性。
在复习中要把看、思、做、小结结合起来,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带进高考考场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和智慧。
复习重“四基”
高考试题中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但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要占到80%左右,这些题都是基础题,真正的难题只占到20%。
高考前的自主复习重在复习基础与查漏补缺,解决难题的能力不是一时能提高的和下降的,这是一个能力积淀的过程,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是基础题做得怎么样。
因此,高考前的复习,反对好高骛远,提倡脚踏实地。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
公式、基本实验、答题技巧、解题格式,是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考前复习一定要回归基础、回归书本、回归基本题。
如何提高复习效果
一要提高时间效能。
把事情很快地做完,叫做效率;把事情很快又很对地做完,叫做效能。
花时间在计划上才是最节省时间的作法,因此,考前的自主复习要制定学习计划,按计划办事,是提高时间效能的有效方法。
二要提高信心指数。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握机遇。
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取得高考前复习效果的关键,要自己鼓气,精神愉悦地去复习。
三要抓关键与重点。
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学会抓关键与重点。
注意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与关键;注意近来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注意自己经常出错误的问题;注意寻找自己的缺漏。
四要文、理结合,单科与综合科结合进行复习。
上午的时间可以复习1个小时的语文、2个多小时的综合科目,下午复习数学、英语各1小时左右。
在复习综合科目时,前面几天,可以进行理、化、生(政、史、地)的单科查漏补缺性复习,后几天可以复习模拟试卷,这样有利于综合科目之间的思维整合,有利于在同一个时间内,不断交替思考综合科目的问题,为高考做好铺垫。
五要把看、思、读、听、做、小结结合起来。
复习中首先强调的是看,在看中进行回忆,在看中思考问题,在看中强化理解,在看中进行记忆,把看与思有机结合起来。
在语文、英语的复习中对重点的章节要默读,要注意听力训练,因为几天没有听读训练,听读能力会下降,在高考中难以有高的兴奋点,不利于高考中语文、英语科目的发挥。
对于理科科目的复习,一定不要停笔,要把看、思、做结合起来,停笔几天,解题能力也会下降,影响高考理科科目的发挥。
其次,要注意对每天的复习进行小结,增加理性思考,有利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防止复习焦虑与无序的办法
一、复习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数量。
因此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复习办法。
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复习方式:
1、以教材知识点为序,先阅读教材,然后阅读纠错本、试卷相应知识点的试题,理清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总结考试命题规律。
2、按照老师的安排,相信老师对重点、考点、难点的掌握,不要因为该知识点简单或者复杂而自行安排,这是最省心、最省力的办法。
3、按照试卷题型复习,总结该题型的常考点、常规考察方式、命题规律、设题要点。
总之,高考前的复习很重要,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注意方法与技巧,提高自主复习的效果,祝愿同学们在今年的6月收获的不仅是成绩,还收获成长、收获成功。
高考前:复习要专注不能看着碗里想着锅里
学长告诉你: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弟学妹,在现阶段,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
复习节奏,尽量把自己调整到一种紧张又比较稳健、忙碌而有序的状态。
专注方能提高效率
松紧适度,松紧结合。
无论看书、做题还是运动,做每件事情,都要全身心投入进去。
让自己紧张些,这样就可以保证节奏,效率也比较高。
一定要专注正在做的事情,不要看着碗里想着锅里的。
学习就学习,休息就休息。
比如在看书时,就不要想,刚才是否耽误了时间,现在是否应该做题。
正在复习历史,就不要想英语阅读的完成情况。
很多时候,一些考生会有表面看书,其实心里别有计划的问题,这样很不好;也不要想别人此刻正在干什么,做自己的事情是专注复习的关键。
在距离高考半个月的时候,着手把生物钟调整到与高考考试时间吻合,按部就班地复习计划是成功冲刺的有效办法。
日计划带来成就感
“不设定大目标、只制定小计划”是张晓媚在考前冲刺阶段的又一心得。
她认为,考生的目标不要太远大,也不要太明确。
“走一步看一步,把握住现在,做好手头的事情”可能更理性、更有效。
学长在高考前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利用刷牙洗脸的时间,在脑子里安排当天详细的复习计划,具体到每个小时要做什么事。
虽然脑子里的计划越具体越好,但对待计划的“热情”一定要把握适度,“不必计较步步都落实到书面;也不必时时提醒增加压力”。
具体说来,考生要尽量按设定的计划安排复习,如果能完成,就很有成就感,可以增强信心,这对考生来说非常有益。
但考生也不必被计划牵着鼻子走,为了计划上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加班熬夜,影响休息就得不偿失了。
制定的“每日计划”应有一个底线,考生自己要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
执行时分清主次、尽力而为。
积极休息更助解乏
有考生用“强弩之末”形容自己冲刺高考时的状态,似乎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已筋疲力尽了。
复习时如果感觉特别累,考生可以放下手中的书本试卷适当放松一下。
跳绳是个很好的运动,去年高考前,每天下课后上晚自习之前,学长常去操场慢跑几圈,他们认为,运动是一种比较积极的休息。
如果复习累了而趴在桌子上睡觉,醒来会不舒服。
班主任建议:
学习方面:
我要利用黄金时段,将自己提升一个层次!
1.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2. 更正改错,整理基本方法和解题基本思路;
3. 后期适当练笔,保持手感,继续培养快速破题能力,审题能力,继续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4. 文理搭配,减少学习疲劳.数理化生与语外相间排列;
5. 注重细节,作到颗粒归仓;
6. 注重课堂效率,具有时间观念,保持适度紧张感;
7. 查缺补漏,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时间的安排上,因此,我要对停课做个周密计划!
生活方面:
我要使自己的健康处于最佳状态!
①:注意电扇和空调的使用。
不管在教室、寝室、还是家里,电扇最大只能用2档,空调不要使用,最热时设置为26度左右,午休时教室内要将电扇关掉或者使用1档。
②:午休要加一件衣服,晚就寝一定要盖好。
③:每餐都必须吃好,不能不吃。
最好不要在街上就餐。
④: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用零食代替正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休息方面:
我要以最充沛的精力迎接高考!
中午1:00—2:00,走读生最迟23:00必须休息,要把自己思维的活跃点、兴奋点调整到与高考时间一致。
运动方面:
我要以最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
燃烧激情,打好最后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