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美关系的四个基本因素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述的是中美关系里的一段。
众所周知,在世界上多边关系与双边关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美国历届总统,毫不讳言的承认,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奥巴马上台之后,干脆就说,中美关系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把“之一”去掉了。
2009年11月15日到18日,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成果颇丰。
双方就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决定要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一时奥巴马访华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很多理发馆门口还贴出广告,要理奥巴马头,中美双方似乎又要进入一个蜜月时期了。
但是,奥巴马回国不足一个月,风云突变1、经济贸易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战略支点。
为什么中美经贸关系摩擦不断呢?这些年从来没断过,最惠国待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贸易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现在还在闹。
在摩擦中前进而不是在摩擦中倒退。
建交时20多亿美元,现在数千亿美元,越摩擦越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都要为自己的利益去争。
前些年我们是逆差,我们的包装都不合格,用纸一包就出厂了。
小平都说你美国得买我东西呀,最惠国待遇小平亲自谈下来的,哪有一号人物谈这个的。
10年后,美国人开始叫,我们顺差。
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是诱饵,小碗、中碗、大碗,而美国由大变小。
不要把贸易问题泛政治化。
顺利的时候,贸易问题是推进器。
锦涛访美,买波音。
锦上添花困难的时候,贸易问题是减震器。
防止一发不可收拾。
1989年,低谷,而没有崩盘。
100多个议员上书老布什,“我们美国绝不能同从巴格达到北京的暴君打交道”,把中国上升到和萨达姆一样了。
伊拉克已断交了,北京怎么还不断呢?伊拉克断就断了,中国不行。
老布什请评估。
前总统尼克松,总统先生,为了美国的利益,千万不能断。
世界上十大市场,中国最大。
如果断了,中国这个市场,我们30年进不去,30年后我们想通了中国这个市场,会被欧洲人、日本人填满。
没有美国人得分了。
全面制裁,政治制裁,副外长以上的高官不能去北京。
那怎么办?尼克松说,我有经验。
当年我就是搞得秘密外交。
1971年,我派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晚宴说肚子吃坏了,海鲜吃多了。
下去休息。
休养一周、闭门谢客。
后来和巴基斯坦串通一气,坐着巴基斯坦的飞机,来到了北京。
跟周恩来密谈18个小时,中美关系的坚冰打破。
你也可以学我,派秘使。
1989年7月3日,美国特使斯考克罗夫特将军,白宫的安全顾问。
去年该将军写回忆录,“1989年我是写下了遗嘱,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北京的”,秘密外交,中国高层知道,别人不知道,且美国飞机全部美国字样涂掉了。
雷达、导弹基地不知道,一个导弹给放下来完全有可能。
小平说,中美关系总要好起来才行呀!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要打起来,世界不会有和平。
2、安全因素在中美关系的作用几经沉浮,9.11后出现转机。
1949年到1971年,22年,尼克松说中美间隔着一条“敌对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
1972年尼克松访华,相逢一笑泯恩仇。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苏联。
美苏争霸处于下风,吃不住劲了,想找帮手。
中国的处境也不好,中国也有需求。
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珍宝岛打起来了。
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吃了亏了。
中国半夜登岛,潜伏下来,打伏击战,第二天苏联来了。
后来3月15号,苏联反击,苏联仍没捞到好果子吃。
苏联在乌苏里江吃了大亏,跑到新疆报复我们,苏联的一个团,在边境线周围观察了数日,突然袭击我们一个边防小分队。
小分队一共30个人,他是一个团,我们一看不好,撒丫子往我们这边跑。
苏联人居然跑进我们境内两公里,包围了我们这30几个人,最后打把式点射,全部牺牲。
从黑龙江到新疆,硝烟弥漫。
在这种处境下,政治局开会,毛泽东说,看起来两霸我们得选择一霸呀。
苏联咄咄逼人,打进来了,只能选择美国。
后来也在变化。
苏联到了89年,他也不扩张了,扩张不动了。
1977打阿富汗,苏联陷入了阿富汗。
它和美国缓和了,与中国也缓和了。
美国人就说,冷战时期,我们先开这张牌,中国是大王,苏联人心惊胆战呀,苏联不扩张了,我们在掀开这张牌就变成下小二了,不管用了。
苏联的威胁没了,并不代表世界上就没有了。
9.11恐怖主义威胁出来了,再后来核扩散的问题出来了,这两事情上,都需要中国支援。
朝鲜的核问题。
朝鲜不是软柿子,你吓唬他,他不怕你。
实行的先军政策,军队优先,老百姓可以勒紧要带,军队要吃饱吃好。
吃饱吃好后干什么呢,日夜操练、枕戈待旦。
那么小的国家,养着120万的军队。
战斗力极强。
咱们的领导人去看过,对他们的评价四个字“虎狼之师”,身手矫健,两米高的障碍,一蹿就过。
我们这些师长肯定蹿不上去,都发胖了。
吓不住,打不了,只好请我们中国人去斡旋。
3、意识形态因素是负面因素,美对我西化、分化没有停止。
达赖、法轮功的牌,不同政见者的牌,都用。
4、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容易引发冲突的问题。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么在乎台湾,不就是孤悬于海外的一个小岛吗?!台湾对于我们来说绝非一个小岛,他关乎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关乎到我们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的安全与利益。
下面说们分几个方面来看一下:1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历史上,统一台湾的清朝大将施琅指出了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施琅在1864年2月上奏康熙的《恭陈台湾弃留利害疏》中称,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
倘若放弃台湾为“红毛”(荷兰人)占据,“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
现在,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显,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大陆的国家安全和国家稳定,而且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战略地位,台湾才成为美国和日本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缘的台湾岛,素有中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是东南沿海各省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它南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与舟山群岛呼应,构成“犄角”,以台湾为中心,连接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这南北两要点,构成一条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阵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
而东南沿海各省目前是大陆经济与科技发展最快,财富积累最多的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最为发达。
如果以正好位于这两个三角洲之间的台湾中部为圆心,以上海为半径,画一个半径约为600公里的圆,大陆最发达的省市和大陆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这个圆内。
如果台湾无法与中国大陆统一,大陆国防安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不仅大陆海防线要害之处出现缺口,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半壁江山暴露在外,而且国防战略纵深一下就后退一、二百海里。
200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国会有一个报告,它这个报告就讲过,它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从地图上看,他当时讲中国共产党的经济重心,主要分布在沿海200公里地带以内,那么这个沿海200公里以内,它又是一个几乎根本不设防的地带。
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很薄弱地方。
就在这样一条狭长地带里面,我们实际上在这个范围之内,从中国国力分布、人口分布来看,41%的全国人口集中在沿海200公里以内,50%以上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200公里以内,7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集中在沿海200公里以内,还包括84%的外来直接投资和90%的出口产品的生产,都集中在沿海200公里以内。
我们讲我们国家三大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广州、深圳、珠海、厦门为核心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还有就是我们的环渤海经济区,就是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京津唐地区,所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区,我们国家是三大经济区,两大经济区在台湾的火力范围以内,在台湾的直接威胁以内,我们讲这是我们国家安全面临的相当大的问题。
我们讲台湾如果和中国统一的话,我们从地图上看,不仅中国的海防线向前推进,就我们整个海防线向前推进250到400公里,我们总体的安全,周边安全将有一个极大的改进,尤其是我们东南沿海这一带,经济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这一带地区,我们安全将有一个总体的改进,总体的评估。
我们如果在台北的基隆与我们的北海舰队的驻地青岛拉一条线的话,那么我们的海军航空兵、空军兵力的布施会使我们的东部沿海空中防线达到1300公里,完全在空中作战半径以内,完全捍卫住长江三角洲,我们如果在台南的高雄和南海舰队驻地榆林拉一条线的话,会使我们的南部空中防线达1200公里,捍卫住整个的珠江三角洲。
因此,台湾对于我们的国家安全、东南沿海安全至关重要。
1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门户,对中国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历史证明,要成为世界强国,必然要面向海洋发展,实施海洋战略。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东方崛起,必然要进行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战略调整。
然而,中国这一战略能否顺利地实施很大程度上要看台湾问题的解决。
因为在中国长达l.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台湾直接面向太平洋。
中国要走向大洋,最好的捷径和大门就是台湾。
如果台湾问题解决不了,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的长远发展,就象是巨龙脖子上套了一把锁难以腾飞。
从经济上看,台湾问题影响到中国大面积的海上国土问题。
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哪怕1平方公里的小岛,也可能意味著1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更何况台湾这么一个地理位置特殊、海底资源丰富、军事价值巨大的中国第一大岛呢?如果台湾独立,中国失去的远远不仅仅只是3.6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而且将失去数万倍的海上“绿色国土”。
从军事上看,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对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问题,为未来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基础和保证。
3、台湾居中国大陆南北两大战略海域的中间,是中国“南下之门户”,对中国大陆经济贸易影响较大。
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的台湾海峡,是大陆南北海上交通的要道,是大陆“南下之门户”,不仅联系著大陆南北两大战略海域南海和东海,而且掌握著大陆四分之三的重要贸易航线的南下通道,对大陆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外贸易与交往的顺利进行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台湾处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亚太地区的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的中心,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韩国、中国东部、北部沿海地区等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彼岸,中东、欧洲等地的海上和空中的交通线大多经过台湾海峡。
台湾这一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台湾发展以对外贸易为主的海岛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如果台湾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其优越的交通和地理状况,不仅将使大陆南北海上通路更加宽广和通畅,而且也必将对大陆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