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分类
英国民谣剧
• 和法国喜歌剧相似,英国民谣剧也是用本 国语言做对白再加上通俗的曲调,这些曲 调可以是民歌、城市小调、流行舞曲,甚 至还可能是大家熟悉的意大利或法国歌剧 的旋律。其代表奥民众喜爱的 “歌唱剧”,到18世纪中叶在德奥逐渐兴 盛起来。有北部德国莱比锡作曲家所作的 歌唱剧,更多模仿法国喜歌剧或英国民谣 剧,采用简单的德语对白与分节歌式的流 行曲调,剧本也多从英国的民谣剧移植过 来。其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法国喜歌剧
• 17世纪末,巴黎的集市上就流行一种兼有歌舞、 说话及器乐伴奏的喜剧,经常是采用听众熟悉的 民间或流行曲调添新词而成。后来,专门上演这 种集市喜剧的平民大众剧院,从1715年起以“巴 黎喜歌剧院”命名。 • 1752年,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等意大利喜 歌剧到巴黎去演出,从而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 的“喜歌剧之争”。反对者坚持宫廷贵族的艺术 趣味,维护所谓“法国歌剧传统”,而以卢梭为 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学者,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 的新鲜活力,批评法国人刻板保守的趣味。他还 自己创作了一部法国式喜歌剧《乡村卜者》,证 明自己的改革观点。这场争论,推动了法国早期 喜歌剧的创作,形成了法国式喜歌剧的基本模式。 其代表作有格雷特里的《狮心王理查》等。
意大利喜歌剧
• 意大利喜歌剧是一种吟诵调中插入对话的意大利 笑歌剧。笑歌剧是从正歌剧的“幕间插剧” (间奏 曲)演进而来的。幕间插剧原是一幕短短的笑料, 配上音乐。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早期,在意大利 非常流行。笑歌剧主要采用日常生活中富有人情 味或滑稽性的故事为脚本,音乐中多为较简单而 通俗的旋律和调子。曲式自由,只需少数人物在 简单的布景里唱做。在表演技巧上运用散文式的 歌词,节奏随语言而动,特别是绕口令式的宣叙 调十分生动诙谐。终场时全体角色陆续登场,以 重唱、小合唱造成高潮以赢得观众的赞美。其代 表作有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等。
喜歌剧
•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和正歌剧相对立 的歌剧种类。盛行于十八世纪。题材取自 日常生活,音乐风格轻快幽默。它包括这 样一些常见的特点:表现人们熟悉的生活 场景和人物,具有喜剧因素,结尾往往是 团圆或胜利,音乐轻快,用本民族语言等。 喜歌剧主要流行在意大利、法国、德奥、 英国等主要国家。这些国家的喜歌剧有着 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