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2.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性格 反 映 人 格 的 社 会 属 性 气质 反 映 人 格 的 生 物 属 性 不 具 社 会 评 价 意 义
后 天 形 成
可 塑 性 大
具 社 会 评 价 意 义
可 以 改 变 气 质
先 天 形 成
可 塑 性 小
影 响 渲 染 性 格
• (三)能力 • 1.概念: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2.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 一般能力: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 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 • 特殊能力: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如体育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 • 3.能力与知识 • 能力是心理特征、发展慢、会停滞 • 知识是经验总结、获取快、不断积累 •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前提;能力又在掌握 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五、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一)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 •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细胞 • 2.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 信息的功能 • 3.神经细胞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 动(传出)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 4.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左脑处理言 语信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活动;右脑 处理空间位置、形状、情感方面的活动。
15%知识技能
成功
85%人际关系
• (3)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方式慢而弱, 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忍执拗, 表情淡漠。 • (4)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 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 小,忸怩,孤僻。 • 气质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 2、对气质类型的评价 •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都各有其优 劣,个体只能扬长避短。只要品德高尚,各种 类型气质的人均可成才。
6、情感分类
• 道德感:以善恶荣辱观念评价人的 社会行为。 • 理智感: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 生的情感。 •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 物美和丑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三、意志过程
• 1、概念 • 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 2、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格、性质。 •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是: •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 3、意志行动的特征 • 目的性;排难性;调节性
• 4、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 准备阶段:动机斗争(干还是不干?); 确立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作出行动决定。
• 执行阶段
第四节
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 能反映个体本质特点的心理现象。 •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 • 一、个性的倾向性 • 表现个体对客观事物有指向倾向的心理现象, 是行为的动力要素系统。 • 倾向性要素:需要、动机、价值观
二、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 心 理 结 构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期望、决心、决策、坚持
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需要、动机、价值观)
三、心理的实质
• • • • • •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4.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4.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境性,暂时性 外部表现明显 难以控制
情绪 情感
稳定深刻持久 内隐,含蓄 常和社会需 要相关联
常和生理需 要相关联
5、情绪的分类
所有情绪状态 都有积极和 消极之分
心境 (心情) 激情
一种较弱,持久、 具有渲染性的情 绪。
应激
人在意外突变 情况下产生的 高度紧张的情 绪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短, 表现激烈,爆发式 的,失去自我控制 的情绪状态。
第二节 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展开。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部 分。
(一)认知过程:接受信息与加工信息
感觉
知觉
认知过程
记忆
注 意
思维
•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 4、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 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 5、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 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 一、心理学的概念 • 心理学(psychology),源于希腊文的 psyche(精神、灵魂)和logos(研究、解 说)两词。 •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 形式、形态或者状态的总称。 • 恩格斯说: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需要
• 1、需要含义 • 人对于其所必须而又欠缺的对象的欲求。 需求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的、普 遍的动力。 • 2、需要的特点 •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需要
心理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 价值观: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 会的意义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 标准。是动力系统的核心。
•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和理 想等。
二、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个体稳定的心理和 行为活动方式的心理现象。是行为的个 性特征系统。
• 心理特征要素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 (一)气质: • 表现个体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时的速度,强度,稳 定性(均衡性),灵活性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 合。相当于俗称的脾气、秉性。 • 气质是稳定的,同一个人在内容不同的活动中,显 示出同样的表现。 • 1、气质的类型 • (1)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 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 果敢。 • (2)多血质: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 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 浮躁轻率。
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2006-6-27
(二)动 机
• 1、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 因。 • 2、动机的形成:需要+诱因 • 需要是基础;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外 部刺激物)是外部条件。 • 3、动机的分类 • 生理性动机:饥渴;性;睡眠;母性动机 • 心理性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三)价值观
• (二)性格
• 1、概念 • 性格,是人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 2、特征 • (1)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在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生经历的反 映,因此说“性格决定命运”。 • (2)性格受社会文化影响,有社会道德评价 意义,体现人的社会属性。
3、性格和气质的比较
• 4.能力的个别差异 • (1)不同个体在能力类型上存在差异。如有的擅长 绘画,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逻辑 分析。 •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 全人口中智力基本呈常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超常和低常智商都只占1%。 •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 有的人才早熟,有的大器晚成。一般来说,中年 (30—45岁)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 • 例如:3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301人在30—50岁 之间取得获奖成果。 • 不同学科的最佳成才年龄不同。
• • • • • • • • • •
•
• •
(二)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 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包括五个环节:感受 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枢神经、效应器 2.反射的类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先天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3.条件反射的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 条件反射(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谈虎 色变) 4.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过程中,刺激形成固定顺序时,反应也形成固定顺 序,这种固定化的反应称为动力定型。如技能、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心理学发展简史
1.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心理现象兴趣浓厚。19 世纪以前的心理学,属于哲学的范畴,研究 方法是哲学思辨法,主要是一种“思辨的心 理学”。如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2.19世纪中叶开始,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 象。心理学从此成为独立的实验性科学。科 学心理学得以建立。 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直接性 思维 和 感知觉 的 异同 思维 概括性 内部规律 知觉
间接性
本质属性
二、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
• 1、情绪、情感含义: • 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包括个体独特 的主观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以及独特 的神经生理反应三部分。 • 2、情绪、情感特征:主观意识经验;不易 控制 • 3、情绪、情感表达方式:面部表情;肢体 动作;言语表达;文字表达。
• 5.能力的发展 • (1)能力的发展趋势 • 不同年龄段,能力发展速度不同:0-5岁,智 力发展最快;5-10岁,发展较快;10岁之后, 缓慢发展;25-35岁时,智力达到高峰,保持 一段时间;6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 • 能力的不同侧面,其发展趋势也有不同 •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 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