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风建设情况汇报

作风建设情况汇报

强化意识转变作风提高水平服务发展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大力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
今年8月份以来,县新农办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县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按照项目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提高素质与推动工作相结合、重点治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原则,以提升干部职工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从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上入手,把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一安排,协调推进,用增强发展意识促进作风建设,用作风转变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真正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

一是抓学习强意识,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在学习内容上,通过定期制定单位学习计划,在认真学习贯彻党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将学习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及市、县关于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相关会议文件纳入了干部职工学习会议议程,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在学习形式上,坚持单位组织集中学习,个人业余自主学习,传达学习会议文件,搜集下载网上信息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用制度的形式要求每人每
天自学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每周五下午开展单位集体集中学习,每人每月摘录学习笔记达到2000字以上,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交流学习、相互学习的良好学风。

在学习目的上,针对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覆盖“三农”工作领域广、涉及部门和乡镇业务量大的特点,积极引导干部职工由单一的掌握业务理论知识向综合型、多层次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发展,通过订党报党刊和业务书刊,为干部职工拓宽求知渠道、丰富知识层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切实提高了服务群众、指导工作、实施项目和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政策和专业知识学习,全体干部职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大局意识、深入基层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敬业意识、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提升,为扎实有序推进本单位作风建设和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抓管理建制度,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开创遵守组织纪律、严格办事程序、创新工作举措、狠抓项目建设的工作氛围。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了办公室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值班考勤制度、失职追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小车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靠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加强对试点建设项目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对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的了解掌握,
根据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布局和区域特点,给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确定了各自的联系村,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按照办公室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细化了职责任务,明确了负责项目和协调联系单位,靠实了责任,明确了分工,切实提高了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抓指导保质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为了确保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按期完工,对每项建设项目和任务都确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限,明确了牵头和责任单位及乡镇的具体工作责任,通过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深入项目实施乡镇和村实地指导督促、组织协调相关责任单位业务人员跟踪培训指导、开展阶段性督查等形式,现场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有力地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已完成建设投资***万元,占当年计划总投资的***%,其中财政扶贫专项投资已完成***万元,县财政配套***万元,部门整合***万元,群众自筹***万元。

四是抓创新促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针对一些工程类项目点多面广、资金量小的实际,积极探索“打包”招标制度,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建设;对大宗物资通过县采购办集中招标采购,统一支付款项,及时投放到村,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建设招投标,提高了工程质量监管和资金管理水平。

在种畜引进的供种环节上严格落实“统一品种、统一规格、统一招标采购、
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的“五统一”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真正发挥了新农村试点建设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是抓审核细验收,充分发挥建设成效。

在项目资金报账中,我们坚持统一程序,多家审核的工作要求,认真审核各类报账资料,从重点查看工程建设质量监管资料、项目实施是否经相关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到户项目落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着手,坚决杜绝项目遗留问题的发生,确保把每一项新农村建设项目建成民心工程、良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对已竣工完成的项目,及时组织县财政局、扶贫办、新农办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验收,坚持重点查找问题的验收工作原则,充分发挥相关业务部门的技术特长,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组织验收,直至符合要求,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类实施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