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工程第一章1,在故障率函数曲线中,可将失效曲线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期;基本特征是:开始失效率较高,随时间推移,失效率逐渐降低。
(2)偶然失效期;基本特征是:失效率λ(t)近似等于常数,失效率低且性能稳定。
(3)耗损失效期;基本特征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失效率急剧加大。
汽车故障是指汽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2,故障模式是指故障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1)损坏性故障模式;(2)退化型故障模式;(3)松脱型故障模式;(4)失调型故障模式;(5)堵塞与渗透型故障模式;(6)性能衰退型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3,按照故障率函数特点,可把故障分为三种类型:(1)早期故障型;(2)偶然故障型;(3)耗损故障型4,可靠性实验分类:按实验性质分为寿命试验、临界试验、环境试验和使用试验等。
5,按试验性质,寿命试验分为:(1)贮存寿命试验;(2)工作寿命试验;(3)加速寿命试验。
6,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即技术状况的各种参数值(既包括主要使用性能的参数值,也包括外观、外形等次要参数值),都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7,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的主要外观症状有:(1)汽车动力性变差。
如接近大修里程的汽车,其加速时间将增加25%~35%,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有效转矩将低于原设计规定的75%。
(2)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耗量显著增加。
(3)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4)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5)汽车排放和噪声超限。
(6)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和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
(7)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
8,使用条件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包括:(1)道路条件的影响;(2)运行条件的影响;(3)运输条件的影响;(4)气候条件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的影响和环境湿度和风速的影响;(5)维修水平的影响9,按失效模式分类,汽车失效可分为5类:(1)磨损(2)疲劳断裂(3)腐蚀(4)变形(5)老化10,液体摩擦:两摩擦表面被润滑油完全隔开是的摩擦,称为液体摩擦。
液体摩擦时两摩擦表面被一层厚度为1.5~2.0um的润滑油膜完全隔开,如:曲轴和轴承11,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的边界膜隔开时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如:气缸壁与活塞环之间;若工作中曲轴与轴颈之间润滑油供给不足,易产生边界摩擦。
12,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1)磨料在摩擦表面间经过的距离和速度;(2)磨料与金属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3)零件硬度;(4)磨料硬度;(5)磨料颗粒的大小13,穴蚀:与液体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因气泡破裂产生的局部高温及冲击高压所引起的疲劳剥落现象,称为穴蚀。
柴油机湿式气缸套受侧压力大的一侧外壁经常产生穴蚀,这是因为气缸内燃烧气体压力及活塞侧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将引起缸套在工作中发生振动。
14,零件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磨合期;(2)第二阶段:正常工作期;(3)第三阶段:极限磨合期。
15,典型宏观疲劳断口分为三个区域:(1)疲劳源区或称疲劳核心区;(2)疲劳裂纹扩展区;(3)瞬时断裂区16,降低疲劳裂纹扩展的速率,其主要方法有:(1)止裂孔法;(2)扩孔清除法;(3)刮磨修理法第三章1,汽车零件修理特点:(1)批量小;(2)余量小,精度难以保证;(3)工件硬度高;(4)加工基准损伤,定位困难2,修理尺寸法是修复配合副零件磨损的一种方法。
它是将待修配合副中的一个零件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恢复其正确的几何形状并获得新的尺寸(修理尺寸),然后选配具有相应尺寸的另一配合件与之相配,以恢复配合性质的一种修理方法。
3,附加零件修理法(也称镶套修理法)是通过机械加工方法将磨损部分切去,恢复零件磨损部位的几何形状,然后加工一个套并采用过盈配合的方法将其镶在被切去的部位,以代替零件磨损或损伤的部分,恢复到基本尺寸的一种修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有:气缸套、气门座圈、气门导管、飞轮齿圈、变速器轴承孔、后桥和轮毂壳体中滚动轴承的配合孔以及壳体零件上磨损的螺纹孔和各种类型的端轴轴颈等。
4,局部更换法就是将零件需要修理(磨损或损坏)的部分切除,重制这部分零件,再用焊接或螺纹联接的方法将新换上的部分与零件基体连在一起,经最后加工恢复零件原有性能的方法。
5,刷镀又称涂镀,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零件修复工艺。
其特点是设备简单,不需渡槽,能在不解体或半解体的条件下快速修复零件,可用于对轴、壳体、孔类、花键槽、轴瓦瓦背、平面类及盲孔、深孔等各类零件的修复。
6,汽车零件粘结修复中常用的是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氧化铜胶粘结剂。
7,氧化铜粘结具有耐热性好(耐热温度为600~900℃)、粘结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操纵容易且固化过程体积略有膨胀等特点,宜采用槽接或套接,适用于缸体上平面裂纹、气门室裂纹、管接头防漏等粘结。
其缺点是粘结脆性大,耐冲击能力差。
8,校正修复法汽车的某些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形,修理中需要校正。
常需校正的汽车零件有前轴梁、车架零件、曲轴、凸轮轴、传动轴以及连杆等等。
在汽车修理生产中常采用三种校正方法,即静压校正、敲击校正和火焰校正。
9,修复零件的质量取决于这三个指标:(1)修复层的结合温度;(2)修复层的耐磨性;(3)修复层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10,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时,应根据技术上可行、质量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来确定。
第四章1,渐发性即表示汽车技术状况参数是随行驶里程或时间作单调变化的,可用一定的回归函数式表示其变化规律;突发性即表示汽车、总成和部件达到极限状态的时间是随机的、偶发的。
2,定期维护:定期维护之预防维护的一种。
它根据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及故障统计分析,规定相应的维护周期,每隔一定时间(或里程)对汽车进行一次按规定作业内容执行的维护。
定期维护方式可使维护作业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便于组织安排,并能保证维护质量。
但汽车是一个复杂系统,由于各部件工作条件不一,初始技术状况也不一致因而其寿命长短不一,如均按规定周期进行维护,必然会是有些部件的寿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此外,由于维护工作时按计划强制进行的,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执行作业的盲目性,增加维护的工作量,甚至会破坏部件的配合特性,降低汽车的固有可靠性,而且对突发性故障采用定期维护方式也是无效的。
3,按需维护也是预防维护的一种,它是以故障维护机理为基础,通过诊断或检查设备,定期或连续的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诊断或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组织维护工作。
要做到按需维护,必须:(1)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2)掌握技术状况参数极限值;(3)掌握故障的现象、特性及对汽车工作能力的影响。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
它是一种为实现汽车固有可靠性而设计的维修方式,简称RCM,主要以费用效果和采用安全性分析方法,根据汽车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果和可靠性要求,运用RCM决断图来分析各总成的维修要求和选择维修方式,以最低的费用实现汽车的固有可靠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其主要特点是在确定维修工作时,对汽车可能产生的故障和后果进行分析,按照零部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及其后果来确定应进行的维修工作和选择维修方式。
5,中国现行的维修制度,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规定车辆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6,汽车维护分为三级:分别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日常维护属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一级维护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工作的中心内容除日常维修作业外,以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二级维护属于定期强制性维护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工作的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验、调整为中心,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
7,汽车维护按作业性质分为打扫、清洗、外表养护作业、检查与紧固作业、电气作业和加注作业等。
8,汽车维护工艺作业的组织形式按专业分工程度不同,通常有全能工段式和专业工段式两种形式之分。
9,汽车维护工艺的组织形式还可按维护工作地点的布置方式,分为尽头式和直通式两种。
第五章1,汽车修理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修理是保证汽车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手段。
(2)汽车修理可节约人力和物资资源,创造社会财富。
(3)适度的进行汽车修理是降低汽车寿命周期费用的有效手段。
2,什么是就车修理法?当采用就车修理时,汽车经验收并进行外部清洗后,拆成总成,然后分解成零件,并加以清洗。
所有零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可用的、不可用的和需维修的三类。
可用的零件可直接送至总成装配,需修的零件送至零件修理车间修复后再送至总成装配,不可用的零件用新件或修复件替换。
当总成零部件配套齐全后,可进行总成装配,经磨合试验后,将试验合格的总称送至汽车总装。
汽车车架、车身和电气仪表的修理师在总成拆散修理装配的同时进行。
汽车总装完毕经试验并消除所发现的缺陷后,进行汽车外表涂装,然后交验收员验收后交车。
就车修理方法的特点是:所以的总成都是有原车拆下的总成和零件装成的,由于各总成的修理周期不同,采用就车修理时,必须等修理周期最长的总称修竣后方能装配汽车,因此大修周期较长。
3,采用总成互换修理法时,企业承修的车辆必须车型较单一,而且互换总成的修理质量必须达到统一的修理标准,否则实施时就会发生困难。
采用总成互换修理法时,备用总成的数量与总成的修理时间与车架(或车身)修理时间的差值大小相关,在差额期内必须由备用总成来补充。
4,注意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以防止拆卸错乱,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以防拆乱:(1)组合加工件:在组合状态下进行最后加工的零件,如主轴承盖和气缸体、连杆与其轴承盖、气缸体与飞轮壳、主减速器壳与差速器侧轴承盖、组合式差速器壳等。
若发生错乱便破坏了有关的形位公差。
(2)平衡件:告诉旋转的重要组合件都进行过平衡试验,如离合器盖与压盘、离合器总成与飞轮和曲轴等。
若错乱则破坏了它们的动平衡。
(3)正时件。
(以上三类零件都有装配标记,拆时应注意查看。
若无记号应补做)(4)配合副;(5)调整垫片5,汽车零件表面的污垢包括泥土、油垢、老漆、水垢和锈蚀物。
按污垢的特性可将清洗方法分为油垢清洗、积碳清洗、水垢清洗、老漆清洗及锈蚀物清洗。
6,根据零件的技术状况,分为可用零件、需修零件和不可用零件。
7,可用零件是指几何尺寸和形状误差均在技术条件容许范围内的零件;需修零件是指几何尺寸超出技术条件规定的容许志的零件;不可用零件是指具有超出技术文件规定的缺陷,且不能修复或修复在经济上不合算的零件。
8,汽车零件的检验方法可根据检验技术要求的不同,分为外观检验、几何尺寸测量、零件位置公差测量及零件的内部组织缺陷的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