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考数学 真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江苏省高考数学 真题分类汇编 立体几何

OD1A1C1B1ACD B七、立体几何(一)填空题 1、(2009江苏卷8)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解析】 考查类比的方法。

体积比为1:82、(2009江苏卷12)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 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的垂直与平行判定的相关定理。

真命题...的序号是(1)(2)3、(2012江苏卷7).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cm AB AD ==,12cm AA =,则四棱锥D D BB A 11-的体积为 cm 3.【解析】如图所示,连结AC 交BD 于点O ,因为 平面D D BB ABCD 11⊥,又因为BD AC ⊥,所以,D D BB AC 11平面⊥,所以四棱锥D D BB A 11-的高为AO ,根据题意3cm AB AD ==,所以223=AO ,又因为32cm BD =,12cm AA =,故矩形D D BB 11的面积为22cm ,从而四棱锥D D BB A 11-的体积313226cm 32V =⨯=.DABC1C 1D 1A1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的运用.本题综合性较强,结合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考查.重点找到四棱锥D D BB A 11-的高为AO ,这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在复习中,要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记准、记牢,并且会灵活运用.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适中.4、(2013江苏卷8)8.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

答案: 8.1:24(二)解答题1、(2008江苏卷16)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BD 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EF ∥面ACD ;(Ⅱ)面EFC ⊥面BCD .【解析】本小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Ⅰ)∵ E,F 分别是AB,BD 的中点, ∴EF 是△ABD 的中位线,∴EF ∥AD , ∵EF ⊄面ACD ,AD ⊂ 面ACD ,∴直线EF ∥面ACD .(Ⅱ)∵ AD ⊥BD ,EF ∥AD ,∴ EF ⊥BD.∵CB=CD, F 是BD 的中点,∴CF ⊥BD. 又EF I CF=F ,∴BD ⊥面EFC .∵BD ⊂面BCD ,∴面EFC ⊥面BCD .江西卷.解 :(1)证明:依题设,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BC , 则EF ∥平面OBC ,所以EF ∥11B C 。

又H 是EF 的中点,所以AH ⊥EF ,则AH ⊥11B C 。

因为OA ⊥OB ,OA ⊥OC , 所以OA ⊥面OBC ,则OA ⊥11B C , 因此11B C ⊥面OAH 。

(2)作ON ⊥11A B 于N ,连1C N 。

因为1OC ⊥平面11OA B ,A BC1A D EF 1B 1C B 1C 1A 1HFE CB A OzN MB C 1A 1HFE CBAO根据三垂线定理知,1C N ⊥11A B ,1ONC ∠就是二面角111O A B C --的平面角。

作EM ⊥1OB 于M ,则EM ∥OA ,则M 是OB 的中点,则1EM OM ==。

设1OB x =,由111OB OA MB EM =得,312x x =-,解得3x =, 在11Rt OA B ∆中,221111352A B OA OB =+=,则,111135OA OB ON A B ⋅==。

所以11tan 5OC ONC ON∠==,故二面角111O A B C --为arctan 5。

解法二:(1)以直线OA OC OB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11(2,0,0),(0,0,2),(0,2,0),(1,0,1),(1,1,0),(1,,)22A B C E F H所以1111(1,,),(1,,),(0,2,2)2222AH OH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r所以0,0AH BC OH B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所以BC ⊥平面OAH由EF ∥BC 得11B C ∥BC ,故:11B C ⊥平面OAH (2)由已知13(,0,0),2A 设1(0,0,)B z则111(,0,1),(1,0,1)2A E EB z =-=--u u u r u u u r 由1A E u u u r 与1EB u u u r 共线得:存在R λ∈有11A E EB λ=u u u r u u u r 得113(0,0,3)21(1)z B z λλ⎧-=-⎪⇒=∴⎨⎪=-⎩ 同理:1(0,3,0)C 111133(,0,3),(,3,0)22A B AC ∴=-=-u u u u r u u u u r 设1111(,,)n x y z =r是平面111A B C 的一个法向量,则33023302x z x y ⎧-+=⎪⎪⎨⎪-+=⎪⎩令2x =得1y x == 1(2,1,1).n ∴=u r又2(0,1,0)n =u u r 是平面11OA B 的一个法量 126cos ,411n n ∴<>==++u r u u r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6arccos6(3)由(2)知,13(,0,0)2A ,(0,0,2)B ,平面111A 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2,1,1)n =u r 。

则13(,0,2)2A B =-u u u r 。

则点B 到平面111A B C 的距离为1113266A B n d n ⋅-+===u u u r u r 2、(2008江苏卷22)记动点P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对角线1BD 上一点,记11D PD Bλ=.当APC ∠为钝角时,求λ的取值范围.5.(2009江苏卷16)(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求证:(1)EF ∥平面ABC ;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得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满分14分。

3、(2010江苏卷16)(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D ⊥平面ABCD ,PD=DC=BC=1,AB=2,AB ∥DC ,∠BCD=900。

(1)求证:PC ⊥BC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满分14分。

(1)证明: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PD ⊥BC 。

由∠BCD=900,得CD ⊥BC ,又PD I DC=D ,PD 、DC ⊂平面PCD ,所以BC ⊥平面PCD 。

因为PC ⊂平面PCD ,故PC ⊥BC 。

(2)(方法一)分别取AB 、PC 的中点E 、F ,连DE 、DF ,则: 易证DE ∥CB ,DE ∥平面PBC ,点D 、E 到平面PB C 的距离相等。

又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E 到平面PBC 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 ⊥平面PCD ,所以平面PBC ⊥平面PCD 于PC , 因为PD=DC ,PF=FC ,所以DF ⊥PC ,所以DF ⊥平面PBC 于F 。

易知DF=22,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

(方法二)体积法:连结AC 。

设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h 。

因为AB ∥DC ,∠BCD=900,所以∠AB C=900。

从而AB=2,BC=1,得ABC ∆的面积1ABC S ∆=。

由PD ⊥平面ABCD 及PD=1,得三棱锥P-ABC 的体积1133ABC V S PD ∆=⋅=。

因为PD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所以PD ⊥DC 。

又PD=DC=1,所以222PC PD DC =+=。

由PC ⊥BC ,BC=1,得PBC ∆的面积22PBC S ∆=。

由A PBC P ABC V V --=,1133PBC S h V ⋅==V ,得2h =,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等于2。

4、(2011江苏卷16)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平面PAD⊥平面ABCD ,AB=AD ,∠BAD=60°,E 、F 分别是AP 、A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满分14分。

证明:(1)在△PAD 中,因为E 、F 分别为AP ,AD 的中点,所以EF//PD.又因为EF ⊄平面PCD ,PD ⊂平面PCD , 所以直线EF//平面PCD.(2)连结DB ,因为AB=AD ,∠BAD=60°, 所以△ABD 为正三角形,因为F 是AD 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 ,BF ⊂平面ABCD ,平面PAD I 平面ABCD=AD ,所以BF⊥平面PAD 。

又因为BF ⊂平面BEF ,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5、(2011江苏卷22)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1AA AB ==,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1CC 上,设二面角1A DN M --的大小为θ。

F E A CD(1)当090θ=时,求AM 的长; (2)当6cos θ=时,求CM 的长。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02)CM t t =≤≤,则各点的坐标为11(1,0,0),(1,0,2),(,1,0),(0,1,)2A A N M t ,所以11(,1,0),(0,1,),(1,0,2).2DN DM t DA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u r 设平面DMN 的法向量为111111(,,),0,0.n x y z n DN n DM =⋅=⋅=u u u r u u u u r则即1111120,0.1x y y tz z +=+==令,则111,2,(2,,1)y t x t n t t =-==-所以是平面DMN 的一个法向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