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客观规律办事》测试题

《按客观规律办事》测试题

哲学第二课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测试题一、选择题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据此回答1~2题:1.对列宁的这一论断的正确的理解有()①规律与联系是没有区别的②规律与联系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客观性③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④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有人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只是由于人们有意识的进行整理,才有了规律。

这种观点是()A.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B.认为人们可以制定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C.认为人们可以发现自然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D.把自然规律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的唯物主义观点我国有许多名言典故都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哲学道理。

据此回答3~5题: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名言的哲学寓意是()A.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反映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D.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4.庖丁解牛和拔苗助长的故事共同说明了()A.人们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取得成功B.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大,成效就越小C.人们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解析:这是一组比较型试题,解答此题必须熟知基础知识及故事内容。

A说法过于5.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据此回答6~7题:6.“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我们来说,能否抓住机遇,关键是()A.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B.是否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C.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D.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科学的价值观7.抓住机遇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利用条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下列选项,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实事求是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一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扑捉害虫。

近年来,我国人工繁殖赤眼蜂、金小蜂等天敌害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

据此回答8~9题:8.上述材料表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能够限制规律的作用C.人能够创造天敌昆虫与害虫的关系D.人能够改造某些有害的规律9.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从另一个角度说明()A.规律是可知的B.规律是可以被人们利用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条件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06年1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了解到,由于自去年10月份以来广东降水持续偏少,广东全省目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根据气象预测,2006年1月到3月广东总雨量西南部正常,其余仍将偏少一到两成,旱情仍在进一步持续。

据此回答10~11题:10.人们对未来天气的认识,根源于过去与当前的天气实况,根源于大气运行的规律性。

人们通过了解过去与当前的天气实况,获得对未来天气状况的认识深刻的说明了()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11.一些地方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人工降雨措施。

“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是统一的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增长与粮食匮乏的危机仍然严肃的摆在人们的面前。

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认识成果,引起了“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

然而由此可能带来某些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并引发法律和道德问题。

据此回答12~13题:12.在基因工程方面的认识成果在近年来又有了的突破,如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越来越被得到应用,取代传统化学农药将是一种趋势。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A.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结果C.意识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的必然结果D.人类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结果13.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①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规律必然受到惩罚④客观规律阻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06年1月23日至27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研讨会在日内瓦召开。

与会者普遍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致使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是全球气温普遍上升的主要因素,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切实行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据此回答14~15题:14.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②在一定条件下,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与会者指出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采取切实行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说明()①人们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人的意志决定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③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6.“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7.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的北京奥运场馆共需10万把临时塑料座椅,会后,这10万把座椅就派不上用场,如何处置这些闲置的座椅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

现在中国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新型的材料——生物塑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生物塑料是一种从特定的细菌中提取出的有用成分合成的,用它加工成的用品,使用完后,只要把它扔到细菌足够多的地方,如臭水沟或垃圾场,其他的细菌就会将其吃掉。

它们还可以和别的垃圾一起回收堆放,在堆放中会慢慢消失。

奥运会座椅难题的成功解决蕴含哪些哲学道理?18.材料一 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并认真实施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材料二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创新精神体现了哲学常识中的哪些基本原理?(2)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参考答案:1.C2.B3.C4.C5.B6.B7.D8.A9.D 10.B 11.D 12.D13.A 14.C 15.B16.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此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7.①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要有创新精神,积极推进科技创新;④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18.(1)①创新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②创新精神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创新精神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道理。

(2)①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指导实践活动。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