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
这首词以两个六言的对句开始,好像一组频繁切换的短镜头,极为简洁地表现了 一位夜间酒醉、无法入寐、挑亮灯光、抽出宝剑观看的壮士。他好不容易睡着了, 却又被军营中的号角声惊醒。“梦回”之后的情景,依然带有回忆或幻想的成分。 因为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带领上万名义军从金人占领区南归后,队 伍即被朝廷解散,他本人再未担任军事指挥的实职;陈亮虽然心雄万夫,不过是 一介书生,也未曾接触过实际的军旅生活。 接下来第三句中的“八百里”即“八百里驳”,它是晋代豪富王恺饲养的名牛, 据说能日行八百里;驳,是毛色相杂的意思,语出《世说新语· 汰侈》。全句意谓 在军旗下给部队分着吃名贵的烤牛肉,豪放之气不问可知。有的注家把此句解为 在连绵不绝的军营里战士们吃烤肉,似亦可通。但连营而长至八百里,未免夸张 太过。而且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肉,豪放之气也大大削减。“五十弦”,一般是指 古瑟,在这里是为了同“八百里”对仗,泛指军乐。“沙场秋点兵”中的“秋” 字下得极好,秋高马肥,正是点兵出征季节。 后片与前片一气呵成,意境直贯。“的卢”是三国时刘备所乘的名马;万箭齐发, 弓弦发出雷鸣似的响声。战斗瞬间获胜,沦陷国土收复,既可上报朝廷,又赢得 百世英名,岂不壮哉全词十句,写到这里是第九句,忽然笔锋一转,从理想的 高峰坠入冷酷的现实,迸发出一句“可怜白发生”的浩叹:这里的潜台词是,无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比 较 雨 霖 铃 和 破 阵 子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5) 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 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 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 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 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 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 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 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 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 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 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宋词的发展
婉约派 豪放派
词的别称(异名)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绮语、语业)
词的分段以什么为依据?它有哪 形式?
些
词的分段,完全依据乐曲的分段决定。 唐宋乐曲,大都分段,有一段、二段、 三段、四段四种,而以两段的为主。 因此,词调也有单调、双调、三叠、 四叠诸体式,也以双调为主(上段又 称上片或上阕、前阕,下段--------)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 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 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 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 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 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 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 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 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 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 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 “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 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 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 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 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 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 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 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 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 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 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 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联想) 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 “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 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 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我想,大家可以看出, 这两首词都围着一个 “愁”字在写,柳永 是相思之愁,而稼轩 是报国无门之愁,愁 的内容不同,造就了 两个完全不同对立的 感情。柳永反映的是 都市生活,他的感情 婉约缠绵,而稼轩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抒发了一个爱国者应 沙场点秋兵。 有的豪迈奔放,沉郁 而豪放的情怀。
论自己还是陈亮,空有凌云壮志,从黑发熬到白发,却始终报国无 门,只能在梦中驰骋疆场,快意一时,岂不“可怜”肝胆轮 , 欲哭无泪,数百年后读来犹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梁
开端
唐
发展
婉约派
宋
豪放派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
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 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 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 上有可取之处。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 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 世之愁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 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 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 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 作的音乐性。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 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 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 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 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 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 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 如何是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 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 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 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 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到了宋代,通过柳永 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 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 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 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 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 《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 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 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 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 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 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 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 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总结: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官署中的 辅佐人员)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 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 倒。 此论虽有夸张,却也道出实情,不过东 坡亦写过婉约词,柳七亦有豪放句,并 非是铁板一块的。
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 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
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 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 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 “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类的 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简析: 这首词写登临所见而引起思乡怀人之情。 上片写登临所见的残秋景色,下片写登临 所感,抒游子思乡之情。景中寓情,储蓄 表达词人那种无所依托的孤寂。情景交融, 启承开合,极尽铺张之能事。应为柳词中 名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