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与实践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与实践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徐X摘要:目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1]。

我国农村现阶段的状况仍需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进一步的探讨研究,针对农业推广理论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方面,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及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了对未来农业推广的相应对策及前景展望。

关键字:农业推广农村经济影响Analysis i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Xulu(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Guangdong Zhanjiang 524088)Abstract:Currentl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showing a rise in the overall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t key difficulty remains in the countryside.[1] Situ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rur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research,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heory for application in the rural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stage emerging issues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finally made a pai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utlook for the future.Key word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Rural Economy;Influence引言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因素。

在2013 年第十二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2]在谈到农村经济的问题时指出: “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长期指导思想。

”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业推广人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更需要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理论也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来发展。

一.农业推广含义1.1.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种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

即把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让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3]。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以来沿用农业技术推广概念。

1.2 广义的农业推广广义的农业推广[4]已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主要包括:(1)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2)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3)对农村青年的“手、脑、身、心”教育,即“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

1.3 现代农业推广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已有极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的效益。

因此,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二.农业推广的历史2.1 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尧舜[7]时期后稷“教民稼穑”,成为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周代出现官办劝农组织和官员;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制度;汉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真正开始的时期。

赵过创立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的成功经验;“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是宋代宋真宗(公元11世纪初)推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公元16世纪,明朝宰相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公元1594年,陈振龙及其家族经过150年努力,示范推广甘薯栽培,称为“农业推广世家”;我国“农业推广”一词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农业技术推广”,1986年后用“农业推广”。

2.2 国外农业推广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提出“大学推广”[9](university extension),把大学教育延伸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以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莫里尔法》(Morrill Act of 1862)也称为赠地学院法为标志;1877年,美国国会通过《哈奇法》(Hatch Act of 1877);1884年美国原农业部部长南伯得克萨斯洲创建合作示范农场,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1892年依阿华州农学院农学系主任霍尔登教授,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玉米种子车厢”沿铁路开展技术推广活动;1914年,威尔逊总统签署《史密斯—利佛法》(Smith----lever Act),即农业合作推广法。

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来自于英文“Agriculture Extension”的翻译。

三.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缓和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故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3科技对生产贡献率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的调整就显得迫切而紧要[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初步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一定数量的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推广;第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相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为“科教兴农”战略的事实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第四,政府机关部门加强了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的力度,使得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四. 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4.1 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狭窄据财政部[15]统计,在国家农业而技术推广经费中,不到10%来自中央财政,9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2004年农业部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9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监测县的统计结果表明,截止到2003年,51%的县完成了以建设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乡镇推广机构改革,改革后有近60%的推广机构直接归乡镇政府管理,有近30%的推广机构归县乡共同管理,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编制数量比改革前减少了37%,由改革前的平均每乡镇23人下降到改革后的14.5人,下降幅度大大超过了中央20%的精简幅度,并且推广费用的保障也明显下降。

改革后的乡镇推广机构只有42%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低于未改革乡镇推广机构63%的比例,相应的,改革后乡镇推广机构自收自支的比例占22%,大大高于未改革前乡镇推广机构12%的比例。

4.2 农民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差,推广人员的素质较低农民受传统思想和固有经验的影响,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同时,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太高,这二者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

具体来说,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高学历的农科专业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较低;另外,基层缺乏相应的农技推广培训机构,使得基层的推广人员得不到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以致他们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都相对较低;再者,当前的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使得推广一样新技术时的过程显得冗长而繁琐,加上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

4.3 科研、教育、推广严重脱节农业科研创造知识,出成果;农业教育传授知识,出人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知识,出效益,三者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16]。

目前,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部门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只有工作上的相互协调,没有机制上的内在联系,相互间协调困难,导致“三农”结合基本上还是低水平的、松散的、随意性的、削弱了教育、科研、推广三者相辅相成的功能。

4.4 管理体系不顺,职能发挥不平衡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官办形式,这种推广体系有利于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在推广实践工作中发现,推广工作受政府机构变动的影响较大,官僚主义、行政干预现象时有发生,推广人员兼职与推广无关的事情,大大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