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2.班级授课制公认的奠基人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3.班主任的管理角色特点:①班主任为教育进行管理②班主任通过教育进行管理③班主任通过管理进行教育4.小学的学制有两种:一种为五年制学制,一种为六年制学制,目前国家推行六年制学制。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同时(1949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但于1953年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并于1954年6月1日正式公布《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6.班级管理:指班主任为实现预订的班级组织目标,对班级组织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等。
7.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一是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二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8.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理解:①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领导②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③班级管理是一种专业性的管理④班级管理是一种实践过程9.班级管理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10.班级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规划、实施、评价。
11.小学班级管理特点:①小学班级管理重行为管理②小学班级管理目标的年段性③小学班级管理有特殊的专业要求12.经验班级管理与专业班级管理的区别:①经验班级管理指班级管理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前,没有获得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
②专业班级管理指是管理专业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13.班级管理理论的基本课题:①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②班级管理的对象③班级组织愿景与实现路径④班级组织建设⑤班级日常管理⑥班级活动管理⑦班级各种教育与管理力量的管理⑧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⑨班级管理评价与研究14.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组织。
15.为什么说班级管理是一项事业?①它与各种管理事业一样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②班级组织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专门的素养16.管理的本质首先就是实现组织的社会功能。
17.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有哪些?①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基层教育组织,在学校系统中发挥着为社会培养人的功能②班级组织是执行学校组织教育功能的基层组织③要把握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就必须把握学校组织的社会功能18.实现小学班级组织教育教学功能的基本途径:①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课堂班级组织教学活动②课堂教学以外的以德育为主的班级组织教育活动19.为什么说小学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小学班级组织的结构特征?①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②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③小学班级组织的科层化结构④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⑤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20.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就是劳动童子团;苏维埃区域内的儿童组织统称为“共产儿童团”。
标志物为红领巾21.如何理解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得“没出现一代新的儿童时,社会就面对着一块应在上面重新开始建设的几乎是光秃秃的土地”。
答: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己主义的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最快的途径,使之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
22.低年级儿童通常以教师评价事物的标准为标准。
这是儿童的“向师性”特征。
23.组织作为一个群体,对于个体则有两种不同性质:一是所属群体;二是参照群体24.最早发现儿童的人是法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卢梭;杜威肯定了卢梭的观点并指出“教育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
25.儿童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存权和参与权。
儿童权利的核心:“儿童优先”。
26.网络通讯技术的关键在于3C,即计算机、信息和通讯。
27.网络资源带来的好处:①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②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28.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小学班级组织的目标,它是小学班级组织为实现小学教育活动目标,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班级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既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的依据和标准。
29.小学班级愿景:就是小学班级组织的愿景,既是小学班级组织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取得共识的结果。
30.班主任是班级愿景的主要设计者。
班级愿景既是组织的也是个人的,是组织意愿与个人意愿的融合。
31.班级愿景的内容:①班主任角色的自我发展设计②学生个体的发展设计③理想的班级集体共同生活方式的设计④班级发展的年级要求32.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①班级组织建设②班级日常管理③班级活动管理④班级教育与管理力量的管理⑤班主任自我管理33.班级日常管理:指班级管理者每一天所开展的具体管理活动。
34.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包括对学生的: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
35.组织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发展的状态。
初建组织阶段为目标的确定,机构的设置,规范的建立;组织的发展阶段到高级阶段。
36.实施班级愿景的主要工作有哪些?①班级组织建设②班级日常管理③班级活动④班级教育与管理力量的协调⑤班主任自我管理37.班级工作评价:①评价的标准②评价主体(4个)③形成评价报告38.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组织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的组织结构,二是指动态的组织活动。
39.小学班级组织结构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立组织目标、建立组织机构和组织规范40.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①从静态看,班级组织建设就是建立起班级组织结构②从动态看,就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进而把组织建设成集体。
41.班级组织机构主要存在的几种形式:①班委会制度②实行值日班长制③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④班级学生会议制度42.(新班主任)班级组织规范作用:①协调集体与个人的行为,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②保护集体与组织中个人的权益③是塑造作用,班级倡导性的规范为组织成员提供参照物④警示作用。
班级规范中的禁止性规范起防范作用。
43.新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后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准备:①思想准备②组织准备③材料准备④建立各种常规管理文档⑤环境准备⑥了解学生44.班干部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班级行为规范的先行者,是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45.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这四会对当代人素养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班级组织规范应体现的要求。
46.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初建班集体阶段、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班集体形成阶段。
47.班集体建设的原则有哪些?①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③民主性选择④开放性原则48.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有哪些?①通过班级日常工作开展班集体建设②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集体建设③进行班集体发展水平的评估49.小学生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班级日常应为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班级环境管理、班级个别教育工作和学生评价。
50.小学班级日常行为管理:班级管理者向班级成员传授小学生在班级组织中的规范行为,帮助小学生掌握规范行为,也纠正小学生违反组织规范的行为。
51.日常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行为规范。
52.小学一日规范的内容:由小学班级的一日活动内容决定。
(上学前,上学,早操,晨会,上课,课间,眼保健操,午餐,午睡,劳动,放学,家庭作业)53.小学班级日常管理方法有:行为观察法,榜样示范法,行为强化法和几率约束法。
54.行为科学有三个基础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55.学生发展指导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56.集体指导: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安全法规指导和健康指导57.品德指导的重要性:①品德的养成并不能只靠课堂教学活动②品德是人的生活本身需要③品德的实践性决定了品德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养成。
58.班主任对小学生学习指导具体在哪方面?①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订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②指导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③指导学生学会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⑤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笔记⑦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59.个别指导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情况,提出一个新的发展目标。
但不应仅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也应当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
60.小学班级的规范环境包括:休息制度,教学秩序,课堂纪律等。
61.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包括:教室布置,座位编排等。
62.班级日常管理作用:奖励与惩罚。
但惩罚应注意: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合理,讲究艺术。
奖励应注意:有教育性,实事求是公正合理。
63.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小学班级活动。
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班级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载体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
6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组织建设出发的目标性,系统性,计划性和阶段性。
65.班级活动的类型:晨会,班会队会等;《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66.晨会的三种形式:①全校性的晨会活动②学校规定的主题的晨会活动③班级自主组织的晨会活动。
晨会特点:简短、及时。
67.开展晨会活动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②形式多样活泼68.班会的两种形式: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的特点:常规性、事务性和民主性;主题班会的特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和问题重要)69.少先队活动:指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课堂,组织性和自主性是它的两大特点。
70.少先队的四种形式:一般性队会、主题队会、系列性主题活动和即兴队会。
71.与班级活动相比,少先队活动具有特点:①是特有的组织仪式②少先队员主体精神72.主题班会的原则:贴近学生,题材新颖。
73.小学德育中主要向学生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与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
《小学德育纲要》74.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课题式等。
75.主题班会活动选择的原则:适合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76.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工作的四个阶段:①活动设计②活动准备③开展活动④总结评价。
77.班级教育与管理力量:除班主任以外,任课教师,家长和作为班级成员的学生等也会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影响。
78.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
79.任课教师作为班级教育与管理者。
80.任课教师是课堂组织的领导者,任课教师不同的领导作风,对课堂的氛围产生不同影响。
(领导作风: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81.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①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②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③为任课教师课堂提供支持82.怎样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①孩子生下来第一个见到的是父母,感情贴近②孩子长期和父母相处在一起,且孩子的模仿性强83.班主任与家长进行协调的核心任务是:与家长沟通84.班主任开展家长会指导内容:①对家长的一般指导(公民基本素养,家庭教育修养)②根据班级管理实际对家长进行指导85.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参与家长学校工作,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和接待家长来访。
86.自我管理:①自己管理自己②学生作为一个组织管理者对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87.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需:①自我管理制度建设②自我管理指导88.班主任自我管理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从而成功扮演自己的角色,以保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