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
一、城市更新的规划程序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更新规划的整个过程应始终贯彻系统论思想,并运用系统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组织等级原则控制和引导城市更新的开发建设,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城市更新规划程序的系统建构:
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基础研究技术
一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基础研究,全面考虑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制定综合更新目标;另一方面,还需要将综合更新目标进一步深化,转译为管理语言,将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纳入到连续决策的管理过程之中,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管
理
具体而言根据系统控制理论,可以将城市更新
规划控制系统划分为三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成体系:
①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主要任务:
第—,负责收集和评价更新地区历史和现状资料,为更新目标制
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第二,对初步形成的旧城更新规划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价作为最后
的目标决策提供咨询;
第三,对更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了解
更新目标的实施进程,并为下一步的城市更新提供信息。
②城市更新目标体系
是城市更新规划控制系统的决策单元。
其一,目标体系应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这是保证城市更新规划高
质量实现的关键:
其二,目标体系对于现实的情况的变化应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其目标可以不断调整
其目标可以不断调整。
③城市更新控制体系
是城市更新控制系统的操作监控器官。
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也应
保持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城市更新的规划体系
1.目标体系
从深层意义上,城市更新应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应面向提高城市活力,推进社会进步这一更长远全面性目标。
①城市更新的经济发展目标
②城市更新的环境持续目标
③城市更新的生活舒适目标
④城市更新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目标
⑤城市更新的社会发展目标
英国城市复兴基金(SRB)在其申请导则中,提出了3大内容7个方
面的城市更新目标体系。
其中:
3大内容:经济、体型环境和社会条例;
7个方面:
①通过培训计划为本地居民提供与改善就业机会;
②对地方企业来说,积极改善竞争环境;
③体型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改善;
④为地方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⑤为地方居民提供更好的、更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⑥努力减少犯罪、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⑦增加对少数族裔的尊重。
英国政府在《内城行动指南》(inner cities initiative
fact sheet)。
提出了4主项6辅项的目标体系。
4个主要策略目标:
①取消障碍,鼓励地方企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通过对地方人员培训、财政与管理的帮助,以鼓励进取;
③改善地方就业环境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③改善地方就业环境,对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④支持项目对环境进行的改善,使地方社区更为和谐,减少犯罪,刺激经济活力。
6个辅项分别是就业、合作、社区、强化经济、创新等
方面。
2、战略体系及评估抉择
城市更新的的战略体系可以分为以城市结构的调整(经
济和社会)为主导;以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为主导;以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为主导;以基础设施的更新为主导等几个方面。
剑桥Pacccl999报告中提出的SWOT分析被称之为“
财政部评估框架”(TEF:Treasury Evaluation Framework)的工具,是对城市复兴的政策、计划、目标的效果、效率和经济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①不是所有的与城市复兴相关的投入、产出都可以转化成为一个简单的效益指数
并进行衡量;
②结合特定项目的中期产出,如土地平整的公顷数、厂房或商业建筑的面积等,
是不能全面评价项目或计划在政策影响下的最终产出或收益的,特别是关系到就业与社会价值提升的问题;
③对项目与计划的特定行为,如培训、商业建议与协助等单独进行评估是不太可
能的,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是同其他措施相互结合,以达到最终目标或计划所确定的产出与收益目的;
④一个典型的城市复兴计划的操作模式会产生各种产出的成果,而其中有些只能
对其质量而不是数量进行衡量,同时也排除了对政策的产出自身进行单独且全面衡量的可能。
⑤投入与产出是随时间而积累的,何时对它们进行衡量就成为一个问题。
3、规划实施程序
1)程序一:调查、划区、评估、方案、听证、拆迁、安
置、施工
①调查:首先粗略调查问题地区,然后选择问题严重
地区,从事详细调查与分析;
②划定更新地区范围;
③选择更新地区的处理方式;
④评估城市更新政策计划及更新地区分期分区优先顺
序计划;
⑤优先实施更新地区的更新计划方案;
⑥举办更新计划论证会,沟通与协调社区公众意见,
即城市计划中的市民参与程序;
⑦土地及地面建筑物的统筹规划处理;
⑧拆迁户安置;
⑨拆除、施工建设及土地处理。
2)程序二:更新实施一般程序
①更新地区范围划定及更新计划的拟订、变更、报核与发布,应分别依照有
关细部计划规定程序办理;
②办理更新计划,对于更新地区范围内土地及地上物应依法实施征收或区段
征收,更新地区范围制定后,需要拆除的重建地区,应禁止地形变更、建筑物新建、增建或改建;
③办理更新计划机关或机构应将重建或整建地区内拆除整理后的基地让售或
标售。
④直辖市、省辖市、县或乡、镇政府为维护地区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物的管理
,按实际需要,在当地分区使用规定外,另行补充规定,报经国家和省政府核定后实施;
⑤执行更新计划的机关或机构,对于整建地区上的建筑物,得规定期限,令
其改建、修建、维护或充实设备,并应给予技术辅导;
⑥普通居民住宅兴建计划,应与当地政府所实施的旧市区更新计划相配合
3)规划的控制体系:包括内在构成、土地使用、设施配套、
建筑建造、行为活动等。
管理控制:用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城市设计引导,行为活动控制。
4、更新的评价
根据评价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城市更
新的评价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①现状评价——分析和评价旧城生活和环境质量优劣程序,确定现状综合评定值;
②规划评价——评判规划目标对现状
的改进程度,确定更新方案的综合评定值,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
③更新评价——评价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确定更新后的综合评定值,以及下一步改进的因素。
5、城市更新的法律政策及实践
1)美国的土地利用政策及旧工业用地的调整,一般考虑利用级差地租调节商业、居住、工业用地,来取得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最优布局
美国的“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
棕地(Brownfield Site)
2)英国《内城政策》更新措施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英国政府于1977年7月正式颁布了《内城政策》,从此与前10年城市政策实验区别开来。
根本目的是:
①增强内城的经济实力,开创当地居民的良好前景;
②改善内城物质结构,提高环境的吸引力;
改善内城物质结构提高环境的吸引力
③缓和社会矛盾
④保持内城与其他地区的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平衡。
《内城政策》认为产生内城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内城经
济的衰退,并指出工业的驱动力和工业地方政策的改变对城市复兴有积极的影响。
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东部地区的更新计划,是通过协调
一致的内城合作团体并采用复兴内城的综合开发得以实施的;
在威尔士,则由政府负责城市计划,威尔士南部—些
权力机构利用内城政策复兴内城,并于1978年颁布了《内城法》。
自《内城政策》白皮书颁布以来,实施辖市计划的职
责由内政部转移到环境部,1979~1980年的财政年度投资也从每年3亿英镑增加到12.5亿英镑,同时还推行了一系列复兴内城的具体措施:成立合作组织,设立工业改善区,建立企业区和组建城市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