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81×125的简便算法是()。
A.80+1×125 B.81×25+100 C.80×125+1×125 D.81×25+1×125 2.下面的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
A.G B.N C.E D.S3.A、C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A.27千米B.35千米C.86千米4.用5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的是()。
A.B.C.5.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下面()中的“0”可以全部去掉。
A.2.900 B.10.60 C.5.07006.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位。
A.1 B.2 C.37.如图,把整个正方形看作“1”,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
A.2.0 B.0.2 C.0.6 D.0.48.四(1)班32名同学到公园骑自行车,3人座的和2人座的共租了12辆,其中3人座的租了()辆。
A.10 B.8 C.49.学校羽毛球队10名运动员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
王华的体重是40千克,他新加入羽毛球队后,羽毛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比,()。
A.比原来重B.比原来轻C.与原来同样重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0.7元9角=( )元0.5时=( )分9千克10克=( )千克 4.56元=( )元( )角( )分11.0.5里面有( )个0.1;( )里面有26个0.01。
12.被除数+商×除数=180,被除数=( )。
1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是30.7,原来这个小数是( )。
14.有20个同学去郊游,每人带一瓶矿泉水.超市里的矿泉水买4瓶送1瓶,它们只需买________瓶就可以了.15.王老师想从长度分别是7厘米、8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四根木条中选三根来拼成一个三角形,他拼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16.小马虎在用计算器计算364+□时,把“+”按成了“×”得到的结果是910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17.如图是两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8.有龟和鹤共5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6条。
龟有( )只,鹤有( )只。
19.直接写得数。
3.240.5+= 025÷= 427298+=5 1.4 1.6--= 0.091000⨯= 8.110÷=10.79-= 1.8 2.3 3.7++= 4.75 3.5-=606606⨯÷⨯= 10223⨯= 412572⨯+=20.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2×[275÷(23+32)] 102×99 94×57+57×65600÷25÷4 5.64+19.25+4.36+4.75 24.9-(7.4+6.57)21.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4×33×25 78×99+78 300÷2539.6+25.4-2.6 (20+4)×25 63.3+(15.8-10.1)22.Alice 有200元钱,买书用去40.5元,剩下钱比买书的钱多多少元?23.学校六一儿童节举行合唱比赛,其中四年级三个班的比赛成绩如下:四(1)班最后得分9.53分,比四(2)班低0.12分,四(3)班比四(2)班低0.17分,四(3)班最后得多少分?24.徐州到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约327千米,一辆货车从徐州出发沿高速公路开往南京,每小时行75千米,已经行驶了102千米,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南京?25.看图填空。
四(2)班同学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人数统计图(1)每格代表()个人。
(2)女生三个等级的平均人数是6人,请在统计图上画出合格等级女生的人数。
(3)四(2)班参加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人。
(4)在()等级上,女生的成绩表现出明显优势。
26.小赵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如果用一根同样长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那么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1×125=(80+1)×125=80×125+1×125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判断即可。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字母E是轴对称图形,G、N、S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A.27+27=54,58>54,不可以构成三角形;B.27+35=62,62>58,可以构成三角形;C.27+58=85,85<86,不可能构成三角形;所以,A、C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35千米。
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分析中的三角形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B【解析】【分析】分别画出各个选项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A.从前面看到的是;B.从前面看到的是;C.从前面看到的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的掌握。
5.A解析:A【解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依此判断即可。
【详解】A.这个小数的“0”全都在小数的末尾处,因此不改变小数的大小,“0”可以全部去掉。
B.这个小数的“0”没有全都在小数的末尾处,因此不改变小数的大小,“0”不可以全部去掉。
C.这个小数的“0”没有全都在小数的末尾处,因此不改变小数的大小,“0”不可以全部去掉。
故答案为:A【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2位;故答案为:B7.D解析:D【解析】【分析】把整个正方形看作“1”,把正方形平均分成5份,则每一份表示0.2,阴影部分是2个0.2就是0.4;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0.2+0.2=0.4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意义的理解,明确每个小长方形表示0.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B【解析】【分析】假设全部租的是2人座的,那么一共有2×12=24(人),和总人数比较起来少了32-24=8(人),一辆3人座的自行车比一辆2人座的自行车多1人,所以3人座的辆数为:8÷1=8(辆)。
【详解】假设租的全部是2人座的,则3人座的租车辆数为:(32-12×2)÷(3-2)=(32-24)÷1=8÷1=8(辆)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来解决。
9.B解析:B【解析】【分析】因为王华的体重是40千克,小于学校羽毛球队10名运动员的平均体重45千克,所以现在羽毛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比,比原来轻了,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学校羽毛球队10名运动员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
王华的体重是40千克,他新加入羽毛球队后,羽毛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比,比原来轻。
故答案为:B【点睛】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10.9 30 9.01 4 5 6【解析】【分析】1元=10角,1时=60分,1千克=1000克,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据此解答。
【详解】7元9角=(7.9)元0.5时=(30)分9千克10克=(9.01)千克 4.56元=(4)元(5)角(6)分【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移动的位数是解题的关键。
11.0.26【解析】【分析】首先分清楚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0.1,0.5里面有5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6个0.01就是0.26,由此求解。
【详解】0.5里面有(5)个0.1。
(0.26)里面有26个0.01。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楚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2.9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把被除数=除数×商带入被除数+商×除数=180中,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80等量代换:被除数+被除数=180被除数=180÷2=90所以被除数+商×除数=180,被除数=9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
13.07【解析】【分析】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则小数点最终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30.7。
将30.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可以得到原来这个小数。
【详解】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是30.7,原来这个小数是3.07。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关键是明确小数点向左还是右移动几位。
14.16【解析】【详解】略15.25【解析】四个木条中选三个木条,有四种情况分别为7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20厘米;7厘米、10厘米、20厘米;8厘米、10厘米、20厘米;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够拼成三角形的木条只有7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一种情况。
【详解】7+8+10=15+10=25(厘米)所以,他拼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25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分析中的三角形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16.389【解析】【分析】把“+”按成了“×”得到的结果是9100,即364×□=9100,用9100÷364计算出□里的数字,再将两个数相加,即可求出正确的结果。
【详解】9100÷364=2解析:389【解析】【分析】把“+”按成了“×”得到的结果是9100,即364×□=9100,用9100÷364计算出□里的数字,再将两个数相加,即可求出正确的结果。
【详解】9100÷364=25364+25=389【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错误的答案,由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计算出□里的数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