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天花粉与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
又名:白药、花粉、蒌粉、楼根、天瓜粉、屎瓜根、栝楼根、栝楼粉。
原植物栝楼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野生或栽培;双边栝楼又名川贵栝楼、中华栝楼、日本栝楼、华中栝楼、尖果栝楼,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
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气无,味微苦。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中医临床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花粉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变型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均较弱。
天花粉蛋白有致流产和抗早孕作用。
天花粉提取液可使血糖上升,但近年来亦有天花粉有降血糖的研究报道。
天花粉对脾脏免疫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天花粉蛋白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另外,天花粉还有抗病毒,抗爱滋病毒,凝血等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瓜蒌:为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吊瓜、杜瓜、药瓜、栝楼、大肚瓜、大圆瓜、山金匏、狗使瓜、野苦瓜;本品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本品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中医临床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秘结;(2)瓜蒌子:为其干燥成熟种子,又名瓜蒌仁、栝楼子、栝楼仁;本品药材性状呈扁平椭圆形,长12~15mm,宽6~10mm,厚约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1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双边栝楼种子较大而扁,长15~19mm,宽8~10mm,厚约2.5mm,表面棕褐色,沟纹明显而环边较宽,顶端平截;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润肺化痰,滑肠通便,中医临床用于燥咳痰黏,肠燥便秘;(3)瓜蒌皮:为其干燥成熟果皮,又名瓜壳、栝楼皮、栝楼壳;本品药材性状常切成2至数瓣,边缘向内卷曲,长6~12cm,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有的有残存果梗,内表面黄白色,质较脆,易折断,具焦糖气,味淡,微酸;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化热痰,利气宽胸,中医临床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瓜蒌习惯认为山东产者皱皮柔韧,糖质足,水分少,品质较佳。
栝楼系异花授粉植物,加之长期栽培、选择,产区出现了很多植物类型,使栝楼质量变化较大。
据靳光乾等报道,山东栝楼主要属于下列5个农家品种:(1)糖栝楼:果实类球形,长8~9cm,直径6~7cm,表面橙黄色,较光滑,稍皱缩,皮厚,基部微凸,有明显隆线9~11条,质重,手摇有响声,剖开内表面黄白色,上有一层黄棕色薄膜,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棕红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每果种子约167粒,扁平椭圆形,长10~13mm,宽7~9mm,厚3.5mm,表面深棕色,平滑,一端有种脐,另一端钝圆;(2)仁栝楼:果实长椭圆形,长7~10cm,宽5~7cm,表面橙红色,皱缩,基部略尖,有明显隆线18~20条,皮薄,质轻,手摇无响声,剖开内表面黄白色,有浅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稍干,与种子不收缩一起,与内果皮不分离;每果种子约191粒,扁平长卵形,长12~13mm,宽6~8mm,厚2mm,表面棕褐色,平滑,一端有种脐,另一端较狭;仁栝楼为山东主要栽培农家品种,糖栝楼一般认为质量较仁栝楼次,在山东产量不大,二者都是当地野生种驯化而来;(3)小光蛋:果实类球形,长5~7cm,直径5.5~7cm,表面浅棕色,微皱缩,基部钝圆,轻重不一,剖开,重者内部似糖栝楼,轻者似仁栝楼;重者每果种子约119粒,扁平宽卵圆形,长10~13mm,宽6~8mm,厚2~3mm,轻者每果种子约133粒,扁平长卵形,长10~13.5mm,宽5~7mm,厚2mm,表面均棕褐色,平滑,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钝圆或较尖;本品泰安地区新泰市羊流镇有产,面积不大,20世纪70年代从肥城县引种以后变异产生的,主要是个小、皮薄、粉分少,果实变异性不大,不耐贮藏;(4)牛心栝楼:果实长椭圆形,长8~15cm,直径5~7.5cm,表面浅棕或橙红色,皱缩,基部略尖,明显隆线10~12条,轻重不一,剖开,重者内部似糖栝楼,轻者似仁栝楼;重者每果约有种子110粒,椭圆形,长15~19mm,宽9~12mm,厚2mm,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钝圆,轻者每果约115粒,长椭圆形,长13~16mm,宽7~8mm,厚2mm,一端有种脐,另一端较狭,表面均灰褐色,不平滑;本品仅宁阳县蒋集镇,伏山镇的时家村有产,面积不大,由当地栽培种变异而来,果实牛心形巨大,变异性小,产量比其它4种都高;(5)短脖1号:果实梭状卵形或卵形,长7~10cm,直径5~6.5cm,表面橙红色,皱缩或光滑,上有一椭圆形黄白色着地疤,顶端稍尖或钝圆,基部较尖,轻重不一,剖开重者内部似糖栝楼,轻者似仁栝楼;重者每果种子约60粒,扁平长椭圆形,长15~20mm,宽9~10mm,厚2mm,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钝圆,轻者每果种子约80粒,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6~20mm,宽8~10mm,厚2mm,有种脐一端不对称,表面均灰褐色,平滑;本品产泰安徂徕乡,宁阳伏山镇等个别农家有种,是近年从河北省安国县引种的,果实小,皮薄色差,果柄弯曲,与前4种不同的是,栽培时不搭架,贴地生长。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栝楼”。
谓“根味苦,寒。
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
”《本草图经》曰:“栝楼,生洪农山谷及山阴地,今所在有之。
实名黄瓜。
《诗》所谓果裸之实是也。
根亦名白药,皮黄肉白。
三、四月内生苗,引藤蔓。
叶如甜瓜叶,作叉,有细毛。
七月开花,似葫芦花,浅黄色。
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
二月、八月采根,刮去皮,曝干,三十日成。
其实有正圆者,有锐而长者,功用皆同。
其根惟岁久入土深者佳,卤地生者有毒。
”靳光乾等本草考证认为,栝楼名称颇为混乱,古代栝楼既指植物名又指中药名(根或果实)。
现在果实中药名为楼(或瓜蒌,又分瓜蒌皮、瓜蒌仁),根中药名为天花粉,即“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
”栝楼作为一味中药药用最早是根、实,以根为主。
《名医别录》最早记载茎叶入药,言治“中热伤暑”。
至此根、实、茎叶已分而入药。
到南北朝时,果实又分为果实、果皮、种子分别入药了。
栝楼子单用入药最早见于《本草经集注》,现中药名有栝楼仁、瓜蒌仁。
栝楼果皮单用入药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现中药名有栝楼壳、瓜壳。
现代栝楼入药部位已分为实、皮、子、根、茎叶分别入药,且疗效不同,以实、根为主。
但严格的说是作为两味中药了。
栝楼的药用历史至少在西汉以前,距今当有二千余年。
产地也大约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
古代本草记载的栝楼至少有三种植物,即栝楼、王瓜和双边栝楼。
现栝楼属植物全世界约有70余种,我国有40余种,本属有多种药用植物,据乐崇熙等报道,我国目前市场上栝楼(指果实)、天花粉(指根)商品来源约有26种,主要有栝楼、双边栝楼、日本栝楼、圆子栝楼和大子栝楼等。
天花粉含多量淀粉(25.2%)及皂苷约1%,并有一种蛋白质(天花粉蛋白),另含多种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基、苏氨酸、丙氨酸。
新鲜根中含有天花粉多糖。
从醚溶中性部分得5种物质,即混合酸的甘油脂、Δ7 -豆甾醇、α-菠菜甾醇、混合甾体、硬脂酰-6’-脂肪酰-β-D-吡喃葡萄糖苷。
同属植物王瓜根也含上述5种相同的化学成分。
从天花粉的混淆品湖北栝楼根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即泻根醇酸,异葫芦素B,葫芦素B。
据报葫芦素类化合物有毒,以葫芦素B最毒,该类物质有催吐作用。
异叶马儿根中,亦含有葫芦素B。
栝楼子含脂肪油约26%,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0%,不饱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楼酸为主。
从种子中得到两种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甘油酸酯:1-栝楼酸-2-亚麻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和1-栝楼酸-2,3-二亚麻油酸甘油酯。
栝楼仁油中含有菜油甾醇,7-菜油甾醇,谷甾醇、豆甾醇、7-豆甾醇,5,25-豆甾双烯醇、7-豆甾烯醇、α-菠菜甾醇、7,24-豆甾双烯醇、7,25-豆甾双烯醇、7,22,25-豆甾三烯醇、豆甾烷醇。
其茎含α-菠菜甾醇。
栝楼叶中分得黄色黄素-7-O-β-葡萄糖苷、黄色黄素-3’-O-β-葡萄糖苷、黄色黄素-4’-O-β-葡萄糖苷、芹黄素-7-O-β-葡萄糖苷。
栝楼果实和仁含相同的蛋白质,但与天花粉蛋白不同,无中期妊娠引产作用。
子中总蛋白含量5.46%,含一种具有使核糖体失去活性的蛋白质trichokirin 0.0045%。
果皮含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等,从中还得到草酸钙结晶。
从双边栝楼果皮中分离出9种化合物:棕榈酸、木蜡酸、蜡酸、蒙坦尼酸、蜂蜜酸、L-(-)-α-棕榈酸甘油酯、Δ7-豆甾烯醇、Δ7-豆甾烯酮-3和Δ7-豆甾烯醇-3-β-D-葡萄吡喃糖苷、α-(苯甲酰胺)-苯丙酸-3-[(1-苯基)亚乙基]氨-2-羟基丙酯。
另有廿七烷、廿九烷和卅一烷的混合物,以及硝酸钾、氯化钾结晶和水合二氧化硅粉末。
从双边栝楼子中分离出11-甲氧基-去甲-洋蒿宁、香草酸、苜蓿素Δ7 -豆甾烯醇-3-β-D-葡萄吡喃糖苷和α-菠菜甾醇-3-β-D-葡萄吡喃糖苷的混合物,以及小麦黄素。
巢志茂等研究双边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栝楼仁二醇、7-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10α-葫芦二烯醇、豆甾-7-烯-3β-醇、豆甾-7,22-二烯-3β-醇和豆甾-7,22-二烯-3-O-β-D-葡萄糖苷。
栝楼的成熟果实中含挥发油、甾醇、三萜皂苷、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树脂、糖类和色素。
从果肉中分离出丝氨酸蛋白酶A及B,其组成氨基酸均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