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管理办法

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管理办法

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管理办法
1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公司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的管理,杜绝人员之间因联系和确认不到位造成操作、工作失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业务流程图
3关键控制活动列表
4说明及管理要求
4.1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作业部、事业部(具有作业实体的部门)生产组织、作业过程中联系确认工作的相关管理。

4.2联系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先联系,后操作,操作后,须回复,互确认;不联系,不操作;联系确认不清,不操作。


4.3操作规程、设备规程、安全规程、交接班制度是落实联系确认管理办法的基础依据。

4.4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细化岗位联系确认要求,有序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4.5 联系确认工作要点
4.5.1部门、工序、岗位等各方的联系要明确联系人、工具方法、应答方式,做到有指令、有回复、有确认。

4.5.2岗位作业人员要明确对“人”的确认、对“物”的确认、对作业环境的确认、对具体作业执行的确认。

4.6制造部是公司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制定、完善公司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管理办法。

4.7制造部各专业处室负责制定与本专业相关的各作业部之间、作业部与本专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确认细则或规范,对涉及的已有制度、规定进行完善修订,把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内容纳入操作规程,进行监督把关。

4.8各部门生产技术室或承担其职能的处室是本部门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的牵头管理处室,负责制定、完善本部门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管理文件,以及本部门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4.9各部门生产技术室或承担其职能的处室负责制定各作业区之间以及本部门内工序之间生产调度系统生产联系确认细则或规范。

负责组织制定岗位之间生产联系确认细则或规范,将其纳入涉及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纳入规程管理。

4.10制造部是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生产联系确认的责任主体;各部门生产技术室或承担其职能的处室是各作业区之间生产联系确认的责任主体;生产调度系统或承担其职能的岗位是各工序之间生产联系确认的责任主体;岗位操作者是岗位之间生产联系确认的责任主体。

4.11各部门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管理工作实行部门、作业区到班组的分级管理,分别由其上一级审核备案。

各部门编制的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细则或规范,须报制造部审核备案。

4.12公司所有生产操作岗位的操作规程中都要具备本岗位生产联系确认细则或规范,其中需要记录的内容要在记录载体栏填上“生产系统联系确认记录表”,不需记录的可空白。

各部门要结合生产实际及岗位、机构设置的变化及时进行梳理、修订。

4.13新建厂(矿)、生产线、重大设备改造或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
4.13.1新建厂(矿)、生产线、重大设备改造或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产前,项目所属单位要及时组织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管理办法的学习宣贯。

4.13.2各相关部门应在操作规程中增加新增岗位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内容清单,在投产前一个月下发到岗位,在投产前完成培训和上岗前考试。

4.14台账、检查要求
4.14.1制造部建立专业检查指导协调记录,对各单位生产系统联系确认执行情况检修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并将检查和考核情况填入专业检查指导协调记录。

4.14.2各部门生产技术室建立作业规程检查抽考记录。

生产技术室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专业员,每月对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考,每月检查不少于4次,抽考人数不少于16人,并对现场记录进行签认,将检查和考核情况填入“作业规程检查抽考记录”,并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检查中的问题及考核情况。

4.14.3各单位生产技术室负责人每月对本部门生产联系确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作业规程检查抽考台帐填写情况进行检查签认。

4.14.4各单位要求建立生产系统联系确认记录表,对涉及生产停、开机,改变设备运行状态和影响安全的信息、情况进行记录。

生产系统联系确认记录表的填写要与规程内的生产系统联系确认细则中需要记录的项目相对应,主动联系人和被动联系人两个岗位记录中的联系时间、内容的信息要一致。

表头要填写完整,没有需要记录的岗位也要填写并在表中填写无。

4.14.5各部门每季度末月25日前(遇节假日顺延)完成本部门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总结、分析报制造部。

5关联文件清单
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原《公司生产系统联系确认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版)》同时废止。

6关联记录清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