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一下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一下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一下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一)第一学段目标分析:(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教学内容:1.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2.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学生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后遇到的第一个阅读单元。

人文主题是“心愿”,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题材丰富的三篇课文。

原第3课《一个接一个》在春季修订版中已经删除。

其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革命传统故事,《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则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

这两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园地二共安排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六个数量词语,让学生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并提高量词使用能力。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组内容,其中“找一找,连一连”通过连线加强学生对字母表的识记,“读一读,想一想”列举了带有“日”和“寸”的生字,加强学生对“字族”的认识与理解。

“展示台”出示了十个词语,引导学生从其他课本上识字。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春晓》,帮助学生积累经典诗文。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散文《阳光》,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朗读上,要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注意不要连读、唱读、读破句。

《我多想去看看》课后明确提出“读好感叹句”;二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在《四个太阳》课后练习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并注意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层次地推进。

三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识字与写字”。

我们把这三个学习要点化解到整个单元学习之中,优化策略,活化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要素分析1.朗读:从第一个语文要素—“在朗读上,要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注意不要连读、唱读、读破句”的纵向关联来看,一上是要求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到了一下就注意读好长句子、抓住课文特点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等特殊句式的语气。

二上开始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二下需要学生能够读好句子的语气和重音,开始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三上第二单元开始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知,朗读的要求上是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得有语气,最后有感情。

横向来看,由于每篇课文的具体文本内容与节奏基调不尽相同,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注意轻声词语及陌生新词的朗读指导,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练习读好句子;《我多想去看看》需要关注短语的朗读,进而读好长句以及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四个太阳》关注长句子中顿号和逗号的时长差异,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句子含义,进而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信息第二个要素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

学习“找课文中的明显信息”是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阅读必须具备的能力。

统编教材从儿童入学开始,就将课程标准中这一阅读能力要求,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序的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由表格可知,直接围绕“信息”而展开的阅读要素只分布于第一学段,第二、三学段中有相当一部分阅读要素虽未直接提及“信息”,但具体目标的落实涉及文本信息的细节,如:三下第七单元,四上第四单元;还有的则是对文本信息进行更高级的整合与梳理,如:五上第三单元,五上第八单元。

可见,查找信息,提取信息,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是阅读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基石。

纵观低段中涉及“信息”的语文要素,一上第八单元“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寻找明显信息”指向方法,本单元中“找出明显信息”是对方法的实践与巩固,同时也暗含着新的策略:借助问题,圈画出相关的词语以及句子,进而获取信息。

而一下第四单元与第七单元“根据信息进行推断”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信息理解内容。

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因此,在落实本单元阅读要素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根据课文内容,逐层推进,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学会“借助问题,找出明显信息”的方法,并在之后的几篇课文中逐步巩固。

二是授课时,遵循“讲读结合,以读为主”原则,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学生更容易读懂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养成了认真倾听、认真书写、自觉阅读的习惯,学生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朗读基础,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和大自然进行了接触,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容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吸引。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展开教学。

识字方面,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经验,已经对“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有了简单的积累。

识字的方法老师需要继续点拨指导,如熟字+部件、字谜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等,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朗读方面,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但对于带有偏正短语的长句子以及带有感叹号的句子需要重点指导,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引发情感共鸣,读出真情实感。

不过,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少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但多数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更不愿意表达。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在读中理解文本,争取化难为易,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单元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口诀、字谜、字源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46个生字、4个偏旁,并能够口头组词,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能够在田字格中按照笔顺规则正确书写21个字和2个笔画。

通过师生问答,了解并掌握、积累常见的量词,养成在生活中学习汉字,积累词语的习惯。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词语,做到连词读,不读破;认真倾听老师范读,能够读好长句子的节奏和停顿。

通过关注标点符号,读好有感叹号的句子,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真情实感。

3. 能够根据老师或同学、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读懂课文内容。

通过阅读有关“心愿”的文章,知道不同的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对外面的世界产生美好的向往,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4.通过聆听他人的愿望,有积极主动表达自己愿望的意愿。

能够在说说自己愿望的基础上,用“我多想……”开头写出自己的愿望,写好后读给同学听。

评价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任务一:活动筹备---开启心愿之旅。

(2课时)第一个任务为本单元的课程开启课,预设1课时。

主要是明确单元的主要活动,建设班级心愿角,开启心愿之旅,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低年级最重要的先是学生的兴趣和习惯,第二才是学习的知识和能力。

围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心愿”,初步设计为三个活动。

活动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首先,教师与学生共读绘本故事《兔子的心愿》([法]马加利·伯尼奥),跟随玩具兔米哆一起追寻梦想,完成冒险,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单元要关注的人文主题“心愿”。

活动二:交流心愿,明确任务之后,交流“我的心愿”。

教师可以身示范,率先分享自己不同时期的心愿,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自己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根据学生的表达内容及时给予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接着明确本单元任务——共建班级“彩虹心愿墙”,公布活动方案,师生一起参与,交流碰撞,举行启动仪式。

活动三:引入文本,做好准备最后,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心愿”学习一组文本,同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猜猜文本内容,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本,自主识字,做好准备。

任务二:活动实施——征集星语心愿(8-9课时)第二个任务为本单元的课文学习环节,主要推进活动,从聆听心愿、分享心愿到实施心愿,逐步落实我们的单元活动。

这个任务主要学习朗读的方法;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从而达到收集心愿;尝试用课文的句式表达心愿,交流心愿,感受“心愿”的美好。

授课时,结合具体的阅读目标、写作目标、识字写字目标落实任务。

注意循序渐进,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合作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一:心愿故事屋在心愿故事屋中,以听老师讲故事的方式,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来辅助学生对革命传统故事的学习,降低对这些文章理解的难度。

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结合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感知毛主席和乡亲们的心愿。

(一)读碑上的汉字,品“井”字趣味,揭示课题1.图片认识井,字源识记井;以井旁的碑文引出课题。

2.借助学习单,初步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明显信息,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

(二)初读课文,抓地名汉字,了解毛主席的心愿1.出示地名词组,认读词语,解决陌生词语的认读。

2.借助图片认识人物,厘清人物关系,了解毛主席的心愿。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句,感受红井精神重点指导第三段,解决任务单第3小题,借助图片、视频等补充当时生活背景,丰富挑水故事。

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地更加真情实感。

随文识记“忘”,迁移字族“想、念”,偏旁归类识记。

(四)复习生字词,指导汉字书写,拓展红色故事1.游戏复习生字词。

2.指导同类字书写:“叫、吃”;“主、住”。

活动二:心愿交流会心愿交流会中更注重心愿的表达。

(一)回顾活动,明确任务1.单元情境活动导入,明确本节课任务。

2.随文识字“想”,拓展“心字底”的生字,偏旁归类,建立字族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多种形式充分朗读课文。

2.以任务单为支架,提取文中明显信息。

3.梳理信息,分享识字方法,识记地名“北京”。

(三)随文识字,读中悟情1.识记“告诉”:先让学生猜测词义,相机指导“口和言字旁”,“告”讲解字源,字谜识记。

“诉”采用偏旁归类识记,拓展字词。

2.指导书写“走”:根据三看观察,总结归纳小口诀----上宽下窄、三横等距、撇捺舒展,师范写,生练写,同桌互评。

3.联系生活,理解“遥远”;代入角色,指导学生读出距离的遥远。

4.出示“天安门”图片,感受“雄伟”;出示“故宫、长城”图片,用上这样的短语,说说这两幅图,迁移运用偏正短语。

5.借助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理解“壮观”,读好短语,运用微课识记“壮观”。

6.对比阅读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从而感受“我”强烈的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