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教案——统计整理

统计学教案——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统计资料的整理的方法及技术和统计表难点: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三章统计整理学习重点:本章主要讲授第一节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程序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

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

5.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

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这些组成部分称为这一统计总体的“组”。

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即把统计总体划分为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异的若干个组;对个体而言是“合”即把一定意义上的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成一组。

其分组原则是,保证组间各单位具有差异性,组内各单位具有同质性。

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特征所决定的,总体的变异性是统计分组的客观依据。

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例如,对全国总人口这一总体,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按性别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组。

按照每一个标志分组的结果都把总人口划分成了两个组成部分。

如表3-1所示。

表3-1 2004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万人)全国总人口129988 100.0按城乡分:城镇54283 41.8乡村75705 58.2按性别分:男性66976 51.5女性63012 48.5按年龄分:0-14岁27947 21.515-64岁92184 70.965岁及以上9857 7.6通过分组,将性质相同的各单位结合在一起,将性质相异的各单位分开,区分了事物之间质的差异,并能据此从数量上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从而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差异与特征,满足其研究问题的需要。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主要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区分现象的质。

经济现象千差万别,性质各异,任何一批数据都存在着差异,在进行统计分组之前,这种差异处于无序状态,显现不出来,通过统计分组,反映出了统计总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分组实际上就是按差异的大小进行分类,差异小的归人一组,差异大的归人不同的组。

因此,统计分组的结果使组内的差异缩小,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扩大。

所以说,统计分组的过程就是区别事物性质的过程。

要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必须按某种标志把它们划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

例如,国民经济按行业分组,可以划分为20个行业门类:(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

通过分类,可以反映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其水平与结构提供了便利条件。

又如,产业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经济类型可以划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合营、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类型;表3-2列示了我国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基本情况。

表3-2 我国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增长率%第一产业20744 6.3第二产业72387 11.1第三产业43384 8.3合计136515 9.5(二)、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统计往往对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计算总体内各组成部分占全体的比重,以说明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的分布状况,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和结构变化,从而揭示现象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例如,表3-3所列是我国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能基本说明我国三次产业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如果将这一结构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还可以显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特点。

表3-3 我国人口就业结构变化情况(%)产业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50 50 50 49.1第二产业22.5 22.3 21.4 21.6第三产业27.5 27.7 28.6 29.3 合计100 100 100 1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社会经济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现象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和制约关系,一种现象的变化常是另一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或结果。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例如,施肥量与农作物产量之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成本之间、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这些方面的依存关系,都可以利用分组法说明影响因素对结果因素的作用程度。

表3-4列示的即为某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

表3-4 施肥量与农作物产量关系资料单位:公斤/公顷化肥施肥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201.5 5655231 6238267 6792294 7219307 6976327 7123表3-4中按化肥施用量分组,再计算各组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反映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随之增加。

统计分组是一切统计研究的基础,应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分组标志,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不同组的标准或依据。

分组标志一旦选定,就必然突出了总体在该标志下的性质差别,而掩盖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不同。

即对同一总体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组会得到不同的分组结果甚至相反的结论。

分组标志选择不当,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混淆事物的性质,歪曲社会经济的真实情况。

因此,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为了达到统计分组的目的,在进行统计分组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核心。

分组标志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分组的科学性。

如要研究总体哪一方面的特征,就应该选择反映该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统计总体中的个体有许多标志,选择什么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要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例如,要了解某单位职工的学历状况,就应选择“文化程度”为分组标志;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以“成绩”为分组标志,而不能用“性别”、“年龄”、“收入”为分组标志,因为这些内容与要了解的内容无关。

因此,根据研究目的,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保证统计分组具有科学性的关键,是保证统计研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前提。

(二)、要选择最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明确了统计研究的目的,还不等于能够选择好分组标志。

因为说明同一问题可能有若干个相关标志,在进行分组时,应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例如,研究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状况,而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志有:家庭人口数、就业人口数、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含本人)、家庭年收人、平均每人年收人等。

其中最能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状况的标志是“平均每人年收入”,所以应选择这一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请思考:反映企业规模的标志有许多,如企业职工人数、企业固定资产和生产能力等,请问谁是划分企业规模大小的最具有本质特征的标志?(三)、要考虑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标志内涵的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

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标志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同一分组,在过去适用,现在就不一定适用;在这一场合适用,在另一场合就不一定适用。

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一般是分为四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而现在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股份合作制企业;(4)联营企业;(5)有限责任公司;(6)股份有限公司;(7)私营企业;(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外商投资企业;(10)个体企业等类型。

又如,对最低生活水平的确定,就不能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准,而应根据目前的生活水平状况制定标准,然后再进行分组。

此外,行业的划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这样可以保证分组标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适用性。

请思考:所有的标志都有可能成为分组标志吗?四、统计分组的方法分组标志确定之后,还必须在分组标志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特征,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

(一)、按品质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能直接反映事物间质的差别,给人以明确、具体的概念。

因为事物的属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品质标志分组,由于界限清晰,分组标志有几种具体表现,就分成几组。

例如,人口按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分组,企业总体按所有制分为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合作、其他等组。

有些品质标志分组有时也很复杂,其相邻组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

有些在理论上容易区分,但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却难于辨别。

例如,人口按城乡分组,居民一般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组,但因目前还存在有些既具备城市形态又具备乡村形态的地区,分组时就需慎重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