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优化
电子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无疑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标志。
而随着各类电子产品
的不断出现和应用,芯片设计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而一个完整的芯片设计当中,电磁兼容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芯片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优化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其
它设备或系统和环境产生无意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抗干扰性和辐射性。
1、抗干扰性
抗干扰性是指电磁设备或系统在外部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其正常的工作
状态,从而不受外部干扰的影响。
2、辐射性
辐射性是指电磁设备或系统在其自身工作过程中所辐射出的电磁波对周围设备
或系统产生干扰的能力。
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等高频设备中,辐射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电磁兼容性分析与优化
芯片设计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优化是指,在电磁环境下对芯片进行评估、优化、验证和纠错,使其能够在这一环境下正常工作,而不对其他设备或环境产生电磁干扰。
其中又主要包括芯片抗干扰性优化和辐射性优化两个方面。
1、芯片抗干扰性优化
芯片抗干扰性优化是针对芯片对外部干扰抵抗能力的优化,这里又可以将其分
为两个方面——输入抗扰性和输出抗扰性。
输入抗扰性主要关注芯片能否抵抗外界输入信号的干扰,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对电源噪声的抑制:电路的抗噪声设计,主要对芯片内对应电源及信号流
的线路进行噪声控制,提高对输入信号的抵抗能力。
(2) 对ESD防护的处理:针对芯片的电气敏感度进行优化,降低设备受到静电
的干扰程度,提高芯片的使用寿命。
(3) 对共模噪声的抑制:采用高阻抗输入电路,针对共模噪声进行抑制,降低
芯片受到干扰的程度。
输出抗扰性主要关注芯片的信号输出,使其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
输出信号。
针对输出抗扰性的处理,一般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抗震处理:对芯片输出信号的部分进行抗震处理,提高芯片抗干扰的效果。
(2) 滤波电路设计:对芯片输出的信号进行低通和带阻滤波处理,从而过滤掉
一些干扰信号。
2、辐射性优化
芯片的辐射性通常是指高频信号通过芯片而产生的电磁波,或者芯片本身由于
高频动作而产生的辐射。
做好芯片辐射性优化,主要同样分为两个方面——输入辐射优化和输出辐射优化。
(1) 输入辐射优化
输入辐射优化主要关注芯片被输入信号产生的辐射,提高芯片的抗干扰能力。
(2) 输出辐射优化
对于芯片输出辐射的优化,需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 芯片输出浪涌电流的控制。
(2) 芯片输出信号的辐射控制。
三、总结
电磁兼容性作为芯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整个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有关电磁兼容性分析和优化工作,可以从抗干扰性优化和辐射性优化两个角度出发,通过针对输入辐射和输出辐射两个方面进行处理,大大提高芯片的抗干扰能力和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