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给排水设计规范篇一:五星级酒店给排水设计要点五星级酒店给排水设计要点目前国内建设五星级酒店热度越来越高涨,国际品牌酒店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尤其是新建的城市综合体,普遍都配建有高档五星级酒店。
高端酒店作为商务、商业的配套,已经成为众多开发商提升项目定位的一个选择,同时也是提升整体销售、租赁的一个筹码。
国际品牌五星酒店的设计相对国内常规五星级酒店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下面具体的来谈谈高要求下酒店给排水专业设计要点。
给排水设计部分:1、设计标准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以洲际、万豪、喜达屋酒店管理公司为例,以下同)原则上要求设计需满足国家建筑给排水相关规范与酒店方设计指南文之高者。
2、水质检测及处理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设计指南中对各类水质指标均有明确的规定。
以硬度为例,生活用水要求控制在1~1.2mmol/L,洗衣房为0.5~0.75 mmol/L ,厨房普通用水点为0.5~1mmol/L 。
由于国内北方地区普遍超标,因此需要设置软化设备进行处理,可在供水水箱内按比例与市政水混合,达标后按不同区域进行供应。
其他水质指标,视超标情况设置相应的处理设置,如砂滤、碳滤等。
同时酒店管理公司需要建设方提供项目临近范围内的自来水水质检测报告,用于审核处理工艺及作为重要工程资料备案。
对于消毒设施,紫外线消毒器即可以满足酒店的要求。
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在国内北方地区主要城市比较典型的供水流程为:市政自来水→原水调节池→提升(兼反冲洗)泵→砂滤→软水器软化及混合→供水(软水)水箱→紫外线消毒器→分区供水设备→用水点。
3、给水机房设置在具有多业态的综合体内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原则上要求酒店给水机房完全独立设置,与其他业态给水机房分开。
但如果建设方有较强的综合体物业管理团队(如国际知名的几大物业管理行:第一太平戴维斯、戴德量行等),酒店管理方也会视沟通情况接受如下两种方案:(1)同意共用机房,但供水设备独立设置,空间上要求酒店/非酒店供水设备的位置分割,便于双方物业各自管理。
(2)同意共用机房,也同意供水设备合用,但要求进行严格的计量,保证酒店用水费用可以单独核算。
由于此方案可能会对后期运营带来较多纠纷,酒店管理公司一般不会同意在新建酒店中实施。
4、储水量在此问题上,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设计指南有原则性要求。
但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酒店管理公司或同一酒店管理公司不同的项目审核人,会在项目中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具体说明如下:(1)酒店设计指南中均要求储存半天或一天(视设计指南差异)的用水量。
从理念上分析,是在市政断水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酒店各用水系统的全面正常运行。
但如果严格按此要求执行,储存的水量将远远大于建设方所能承受的范围。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对于储存最高日还是平均日用水量,是否可以扣除由市政压力直供的各类机房补水;冷却塔补水储存于消防水池,客房是否按100%入住考虑等问题,在酒店设计指南中未明确说明。
因此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
由于设计人需要向酒店方进行分阶段成果汇报,可在方案汇报阶段与酒店管理公司本项目的审核人对此问题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即可。
(3)综合以往设计经验,在高端五星级酒店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一般可取酒店的客房数,按900L/(客房?d)的标准(含生活、厨房、洗衣房用水及康体补水)考虑供水机房需求及储水量的设置。
5、供水分区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要求供水系统最不利点末端水压一般为0.15~0.2MPa ,高于现行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由于在客房区域一般使用附带头顶部花洒盘或具备针刺等附加功能的高端淋浴器,因此预留较高的末端供水压力是保证淋浴器正常使用的一个必备条件。
而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两者的数据结合使得供水分区普遍多于常规的设计。
如以酒店标准层高度3.6m 为例,通常6~7层即为一个分区。
此外,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从供水安全性角度,原则上不允许或不建议使用减压阀分区,而是设置独立的高档变频泵组对应供水分区。
6、热水出流时间控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要求客房区热水出流时间为5S之内,裙房区一般可放宽至8S或局部加电伴热。
综合考虑客房管井内立管甩口至最远端洁具接驳点的累计长度,客房区标准卫生间一般需要热水支管循环,才能满足5S内出流。
除非末端恰好是浴缸,在此情况下根据和酒店方的协商,可少量放宽至5S 以上。
热水出流时间的控制,直接体现了国际五星级酒店的品质。
7、中水使用情况根据节能减排的原则和中水相关设计规范,目前大城市综合体普遍设置了中水回收/回用设施,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原则上也提倡使用中水。
但对于使用的位置,往往在实际案例中根据水量平衡情况按如下顺序提出需求:路面及车库冲洗、绿化、水景、地库冲厕、裙房冲厕。
由于客房区实际入住率的因素可能在大便器水箱内产生中水的水质变化,造成对住店客人不良印象以及高档洁具器件耗损,酒店一般不作硬性要求。
8、集中直饮水系统设置情况由于国内客户普遍没有直接饮用酒店客房提供的直饮水习惯,因此造成实际使用率很低。
如酒店设置集中的直饮水系统,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末端可能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近几年一般都可以接受不设置集中直饮水的设计方案。
消防设计部分:1、设计标准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原则上要求项目满足国内消防标准和酒店管理方消防设计指南文件(多数引自美国NFPA标准)之高者,同时配套使用消防系统快速索引检查单进行审核及验收。
2、消防机房设置在具有多业态的综合体内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原则上要求酒店消防水泵房完全独立设置,与其他业态消防水泵房分开。
同时出于考虑建设方成本,均会同意合用消防水池。
而消防水泵房则分为酒店/非酒店,相应消防水泵各自独立设置。
如果建设方有较强的综合体物业管理团队,酒店管理方一般会视沟通情况接受如下三种方案:(1)同意共用机房,但酒店/非酒店消防水泵设备独立设置,并且布局上要进行位置分割,便于双方物业各自管理。
(2)同意共用机房,也同意消防水泵合用。
酒店对机房内消防设备进行总管理。
(3)同意共用机房,也同意消防水泵合用及由综合体大物业对机房内消防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大物业要严格执行酒店方提出的消防管理标准。
不同的项目,会随着沟通情况的差异,最终实施不同的方案。
3、布草井内喷头篇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适应了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
一些新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专业中体现出来。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
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
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
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本次规范的修订是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的新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建筑产品要求进行的。
加强了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严谨性和系统性,集成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最新的技术和经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3A、3.2.4、3.2.4A、3.2.4C、3.2.5、3.2.5A、3.2.5B、3.2.5C、3.2.6、3.2.10、3.9.14、3.9.18A、3.9.20A、3.9.24、4.2.6、4.3.3A、4.3.4、4.3.6、4.3.6A、4.5.10A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规范条文修订历史回顾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历次修订情况:(1)《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1964开始试行;(2)《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主编。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88.修订内容:1)用水定额;2)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3)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4)补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内容;5)增加游泳池、喷泉设计内容;6)加入新管材和新设备;7)提高了对供水水质安全和供水节能方面的要求。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
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修订内容:(细节上的修订)1)用水定额,增加高级住宅及别墅项;热水供水流量(3000、6000人数);2)新的卫生设备的使用;(浴盆上附设淋浴器等)3)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综合楼)4)节水型卫生设备,关于的中水条文,红外感应冲洗;5)引入了新的规范标准;-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6)突出供水和用水的安全性;-非饮用水的标示条文;7)新的管材;8)增加变频节能条文;9)水质安全防护;(水箱内壁涂层条文和气压供水补气要求条文)10)补充规范以前不严密处-雨水单独排除的条文;3.2.8条:经常性和封闭式地漏,网框式地漏;11)新采用排水配件;12)新的出户管标准;多层建筑厨房的排水立管;13)高层建筑排水立管的接口规定;14)排水立管的通过流量修订;(通气排水立管和不通气排水立管-修改较大)15)考虑新的环保要求;(化粪池与污水局部处理达标排放,医院污水处理)16)热水项水质处理与软化处理是为了适应新技术;17)增加地热技术; 18)消声加热混合器;19)增加4.3.3A条分储热方式确定耗热量。
20)加热设备必选。
21)补充部分技术措施;(热水系统的膨胀补偿)22)增加饮用水循环系统。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增多,和系统日趋复杂,建筑用水环境要求的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系统化和与其它规范的衔接.适用范围外延.⑴补充了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内容。
⑵调整和补充了住宅,公共建筑用水定额。
⑶补充了管道连接防污染措施。
⑷补充了新型管材应用技术。
⑸住宅给水秒流量计算采用概率修正公式。
⑹统一各种材质管道水力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