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调查报告4篇

家乡调查报告4篇

家乡调查报告4篇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目前,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

2021年,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十五以来,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课件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市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75;上交税金万元,同比增长.69。

全市共有乡镇企业个,从业人员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元以上。

其中龙头企业个,从业人员人,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增加值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开发区到年底,全区建设园区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家,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万吨,可创工业产值亿元,创税收万元以上,解决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

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等。

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 、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1、形成模式多样化。

分析^p 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优势型。

主要是依托本地资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

二是企业带动型。

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

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

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

三是一乡一品型。

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

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五、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

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

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

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家乡变化的相关调查报告一、吃的讲营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比2021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

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 24.32,比2021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21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21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21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21年增加26元,增长 36.84。

二、穿着讲时尚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

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21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

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21年增长 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 2021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

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21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21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 24.23,年均增幅4.42。

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

钢筋混凝土面积 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

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截止2021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 2021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年均增长10.81、21.24、13.72。

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

2021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21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

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

2021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21年增长30.81,年均增长5.52。

2021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 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21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

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2021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

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2021年 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比2021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21年的64.81上升到2021年的73.52。

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年,比2021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

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1995年,是郴州2021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

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