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教育文档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教育文档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model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and the results analysis.0 引言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同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不仅包括改革内容的研究,也包括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

要想确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质量,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该制度应该可以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和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两方造成约束,达到监督的效果,该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总体建设原则、立项、审批、中期检查、结题、项目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等所有环节的具体程序,以及经费使用及额度等。

因此,如何组织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成为确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改革项目顺利实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手段的支持。

要想使教改立项的研究成果真正的发挥作用,得到推广和应用,必须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而要想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过程管理。

1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意义顾名思义高校教学管理指的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

它主要是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

通过对高校教学实施管理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具体来说,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培养人才规格和质量的一系列体制、方法和程序,通过这些条例和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执行所达到的以“法”治教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高校推行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稳定教学秩序。

因为,只有当学校的各个岗位以及各个部门都有标准作为依据才能真正的形成严谨而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使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学规范期望中。

教学管理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且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中包含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学籍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步骤是否有效和正确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当其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机制才能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从“教”来说,通过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规范可以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严格的对各项教学制度进行检查,这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从“学”的方面来说,制定出科学动态的学籍管理以及学业评估测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终有利于高校的学习风气形成。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根据研究目标或者目的,美国学者威廉?维尔斯曼将高等教育研究分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也叫做纯粹研究,其目的是为某一个高等教育领域和范畴扩展知识或是建立知识,这类研究不用考虑自身和实际价值,其研究目的是加深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而应用研究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应用研究的研究结果最终也是可以兑现一些基本理论的价值和用途。

这并不是新的分类方法,包括威廉?维尔斯曼在内的西方学者对高等教育研究分类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即应用研究的类型有所拓展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类型关系,不是等级关系。

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使得相关的研究成果,直接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效果显著。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事实上每所高校的办学特色都不同,也由此形成了每所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的各项实际情况,比如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等,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目前各大高校都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申报立项,很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待立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项目的研究质量并推进研究能够有序进行,必须注重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的组织和规划。

目前社会及高校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比如“职称热”、“评奖热”、只有参加了科研立项项目才能进行年度考核等,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申报项目,其中只有少数是为了科研,大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其他功利性的目的,这种形势下立的项目其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这种问题,所有的申报项目在正式提交校级评审前应首先进行一个初选,淘汰掉那些论证不够充分的、在论证上有明显缺陷、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相脱离、设计不合理的申报项目。

表面上一些项目虽然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但是这些项目通常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无法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成果,都是纸上谈兵。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扶持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教师进行特色项目的申报。

真正的教育需求是推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转化的动力源泉。

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研究项目,通常需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部门在项目的申报上应打破平均主义,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思想,重点扶持那些真正有研究价值并且对教学实践有推广价值的特色优势项目。

3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育模型是一个三角形架构,如图1所示,该模型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是教父式的灌输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型中,老师和课堂剪刀差交汇处的附着点是学生,但是课堂由老师操控,课堂的主体也是老师,学生只是附属于课堂,在大学课堂教育中,这个剪刀差的交汇点却又因师生间的距离而无法很好的均衡聚焦到学生这一点上。

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模型是一个斜三角的结构,而由于大学课堂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因此这一结构模式反映到大学课堂上更加不容乐观。

大学课堂教育需要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结合,而传统模式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大学课堂教育的需求。

因此,倡导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的探讨变成了高校课堂教育的严峻考验。

4 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4.1 主要研究内容对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重在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要想保证教学改革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制度。

该制度由教学项目的管理部门配合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教学单位进行落实,其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完全依照申报书的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项目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了项目申报书中的预期阶段性目标;研究经费的使用是否存在不妥之处;当前项目中是否存在问题,有何改进措施等。

4.2 研究目标研究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项目研究中应结合各项实际情况,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项目的研究计划,以确保项目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便于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

当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应对其提供帮助,促使项目的研究者能够紧密结合课程进行研究,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研究成果,为项目后期的执行打好基础。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中期检查可能会发现如下问题:部分项目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无法形成鲜明的成果;部分项目尽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缺乏特色和经验;部分项目不注重中期检查,敷衍对待中期报告,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项目存在进度拖延的问题,与申报立项时的方案存在一定出入等问题。

只有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整改并认真反思原因,才能进一步的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所以,通过中期检查,能够及时地总结教学改革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各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最终产生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确保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的鉴定,同时它也是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有效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改立项项目成果的鉴定应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最终形成的论文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这种过于表面化的鉴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中教学改革的需求,鉴定过程中最主要是看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且是否已经被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的效益。

所以,在实际的鉴定过程中,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拒绝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评价时坚持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

对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来说,其重要职责是保证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推广渠道的畅通。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部门应该鼓励项目研究主体站在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使研究多出应用性成果和促进成果的转化。

为此,在成果的评价上,应把应用性成果与理论性成果同等对待,把教育教学实际部门的评价与学术界评价同等对待;成果价值的衡量上,应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大小为主要评判标准;另外,还应该奖励在实践中实用性好的成果和对推广应用有贡献的项目研究人员。

4.4 研究模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育的现状,剖析探讨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的必要性,对弊病丛生的就课堂教育模型进行完善和改进。

结合高校课堂教育的目标和模型构建的相关思路,高校课堂教育新模型(如图2所示)应该是个四位一体的模型。

在新模型中,老师从教学的主导地位中退出来,把学生因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育仍然不变,加入互动的环节,而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实践这一块,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是引导的作用,同时作为课堂的辅助配角由教父转为指路人。

课堂教育模型一分为二,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