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诊科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脓毒症高热的住院患者。

一、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热(TCD编码:BNW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脓毒症(ICD-10编码:R50.902-A4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高热(脓毒症高热)协作组制定的“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临床常见证候:
卫气同病证
气分实热证
气分湿热证
气营两燔证
气虚发热证
(三)诊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高热(脓毒症高热)协作组制定的“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高热(脓毒症高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热(脓毒症高热)的患者。

2.体温>39℃。

3.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隐血;
(2)CRP、PCT、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分泌物培养、咽拭子培养;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动脉血气分析;
(6)胸部X线片或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D-二聚体、血清病毒抗体、心肌酶谱、传染病相关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卫气同病证:清气透表。

(2)气分实热证:清气泻热。

(3)气分湿热证:清热化湿。

(4)气营两燔证:清气凉营。

(5)气虚发热证:甘温除热。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灌肠或结肠滴注
4.针刺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发热消失。

2.体温恢复正常超过48小时以上。

3.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三个以上脏器功能衰竭时,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高热(脓毒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高热(脓毒症)(ICD-10编码:R50.902-A41.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