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资料之心理学人物集

心理咨询师资料之心理学人物集

心理咨询师资料之心理学人物集
卡普捷烈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桑代克是真正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1903《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1962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赫尔巴特近代第一个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
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他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洛克白板说
1962我国成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1869 《遗传的天才》
格塞尔成熟论遗传决定论
霍尔复演论
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好比白板(环境决定论)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斯腾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
维果茨基(出生到成年,低级到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
皮得洛夫斯基将学习分为反射学习与认知学习
里德迁移的图示理论
桑代克试误---联结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也是连接派的鼻祖(S--R)猫吃鱼
巴甫洛夫与华生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箱)(工具条件反射)白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苛勒认知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苛勒的学习理论也称顿悟说)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1932首次使用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将S--R公式中加入中介变量改为S--O--R
符号--格式塔学说或者:期待说符号学习理论信号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莫雷学习双机制理论(认知派学习)
朱新明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
科恩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心理疗法) 人本主义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助产士催化剂)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韦伯1971 开发课堂的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布鲁纳学习策略的研究1956
加涅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安德森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梅耶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华莱士问题解决模式四阶段 1926 提出
杜威问题解决模式五步模式最早提出
纽威尔与西蒙问题解决模式信息加工模式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几何问题解决模式
格拉斯过程问题解决模式
基克一般性的问题解决模式
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式基础上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
斯腾伯格学习策略分为两种不同层次的智力技能
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
尼斯比特和舒克史密学习策略六因素 (质疑、调控、计划、审核、修正、自评麦卡尔学习策略三部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丹瑟洛学习策略包括(主策略、辅策略)
皮连生学习策略可根据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精选分类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进行分类雷斯调解的缺乏
弗拉维尔产生的缺乏
温斯坦标准化量表学习策略量表
弗拉维尔元认知
奥沙利文和普莱斯利直接传授式元认知
波利亚元认知启发式自我提问法
洛沃新普森精加工策略
福尔斯坦学习策略工具强化课程
布鲁纳1956 学习策略的研究
德波学思维教程
科文顿创新型思维教程
鲁宾斯坦问题解决模式
梅耶思维过程四阶段论解应用题
勒威斯语句表征训练
奥特金森关键词策略的训练研究
辛普森1966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结构理论克拉蒂知觉--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蔡斯信息加工模式
沃尔夫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说学习迁移桑代克共同要素说学习迁移
苛勒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顿悟
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先行组织者策略辛格莱和安德森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詹特纳结构映射说
莫兰格里恩问题空间匹配说
里德迁移的图式理论
罗斯关于样例迁移与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斯皮尔曼智力的结构观点二因素论
瑟斯顿智力的结构观点群因素论
阜南智力的结构观点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智力的结构观点三维结构理论
采用了智力商数智商(IQ)
离差智商
符尔斯坦智力整体训练工具强化训练
米克尔流体智力训练方案
爱德华。

德波。

诺横向思维训练方案
斯滕伯格应用智力 (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智力三元论
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约瑟夫沃拉斯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模式四个阶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
杜威道德发展阶段观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班杜拉和麦克唐纳模仿学习的实验
班杜拉和罗斯1965 攻击性实验
华尔特抗拒诱惑实验
埃里克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凯尔曼1961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罗杰斯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布莱特小组讨论 1973 设计并实施的道德模式
耶基斯多德森耶基森多得森法则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沃德武斯1918最早运用了驱力这一术语
坎农1922内驱力“内衡状态”
查克曼1978 编制感觉寻求量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论
墨里成就动机论
阿特金森麦克里兰成就动机论
伯尔林认识的好奇心
詹姆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
罗森伯格自我概念元分析
沙沃森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模型
维纳归因理论
凯利三维理论
罗特控制点
罗杰斯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
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 1968
赫尔1920 首创人工概念的研究
罗杰斯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
詹姆斯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奥斯本头脑风暴法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安德森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费洛姆掌握学习概念提出者
斯皮诺随即通达的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