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机器人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纳米机器人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作原理
研制纳米机器人的可能途径:化学模拟
化学家很早就开始模拟酶 分子的活性中心结构制造“模拟 酶”,这实际上就是在研制纳米机 器人,因为每一个酶分子都是一个 活生生的纳米机器人。 但是目前只模拟了酶活性 中心功能基团在空间位置上的配置, 未模拟功能基团在催化底物反应时 出现的动作,这种动作应当足以打 开一个化学键或者合成一个化学键。 一旦模拟出具有催化动作 的“模拟酶”,化学合成的纳米机 器人也就诞生了。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动力部件 有机材料:DNA、 蛋白质、ATP、病 毒、细菌等 连接部件 结构部件 无机材料:纳米材 料、TNC、聚合物 等 传感器 控制器 操作任务
连接

纳米机器人 运动和操作
控制
工作环境
动力部件为纳米驱动器或分子马达,如无机材料建造的纳米 电机、病毒蛋白直线VPL马达、ATP马达、DNA马达、鞭毛马达等; 结构件、连接件由无机纳米材料或者生物物质构建,如TNC、DNA 关节、蛋白质等;传感器由可感知生化信号的纳米传感器组成;第 三代纳米机器人甚至包含控制器或生物计算机。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有没有可能实现仿照人类尺度机械的纳米机械?
所谓的微机电系统发展非常迅速。但这些机械的 功能还相当简单,它们是微小机械,不是纳米级的机械。 第一个真正的纳米尺度的机电系统仅仅在过去几年中才出 现,并且只是实验性质的。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摩擦和粘性,微型器件表 面积比率更大。表面效应变得比宏观器件更加显著。如果 值得做,这样的问题最终会被解决,但是现在它带给人们 的是困难的技术挑战。毫无疑问,我们将会发展出更复杂 的纳米机械以及类似人类尺度机械的纳米机械模型,但是 在我们制造出任何实际用途的纳米器件之前,还有很长的 一段路要走。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纳米机械一定要和人类 尺度机械相似。
Thank you!!!
脂类分子构成的微囊泡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研制纳米机器人的可能途径:利用生物分子作为分子功能器件组装纳米机器人
ATP酶作为分子发动机的研究已经在 西方形成热点领域。ATP酶在生物体内是执行 能量转换的关键分子之一,它和呼吸链酶系共 同组成线粒体的能量转化体系。
呼吸链传递电子是通过几个生物大分 子的氧化还原变化而实现的,这些大分子按照 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有序地把底物电子逐一传 递,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作为分子马达进行 研究的ATP酶和呼吸链的四个复合物共同组成 线粒体的能量转化体系。 ATP酶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纳 米 机 器 人 概 念 图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 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纳米生物学的近期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 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 目前依照纳米机器人的结构构成以及研究进展,纳米机器人主要可 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例如用碳纳米管做结 构件,分子马达作为动力组件,DNA关节作为连接件等; 第二代是直接利用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 子装置,例如直接用原子、DNA片段或者蛋白质分子装配成生物纳米机器 人; 第三代将包含有控制器,如纳米芯片、纳米计算机等。
模拟酶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研制纳米机器人的可能途径:利用分子的自组合原理装配机器人
生物分子在各个层次 上存在着自组合的性质,利用 分子的自组合特性装配纳米机 器人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 比如构成生物膜的脂 类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组合成 双分子层微囊泡,科学家利用 这种微囊泡把抗癌药包裹起来, 避免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 用。利用抗体分子对抗原的专 一识别作用,把一种专一识别 癌细胞特有抗原分子的抗体分 子装在微囊泡表面,如此制成 的药物载体如同“生物导弹”。
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2009年度“十大科学新闻”评选候选新闻:
12.科学家研制出纳米齿轮 6月22日,新加坡科学技术研 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科学家, 研制出世界首个附在原子轴上的分子级 齿轮,其大小仅为1.2纳米,旋转也能 收到精确控制。制造出原子大小的齿轮 并不困难,但实现对微型齿轮运动的精 确控制却并非易事。这些科学家通过对 位于原子轴上的纳米齿轮及扫描隧道显 微镜尖端间的电子连接进行操控,实现 了对齿轮旋转的良好控制,从而解决了 无序运动这一科学难题。 纳米齿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