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案件调查报告
案件调查报告的完整性、违法事实是否清 楚、违法证据是否确凿、所提处理处罚建 议是否合法四项内容 完整的案件调查报告应包括案由、调查过 程、主要证据、调查结论、提出的处理处 罚建议等基本要素。
第三步 案件审查
主要任务是对已调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合法性和合 理性审查以及审查后的处理。 案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机关是否有管辖权; (二)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三)证据是否确凿; (四)调查取证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五)是否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 (六)适用依据和初步处理意见是否合法、适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结调查: (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的;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 (三)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的; (四)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义务,又无其他关系人可以 追查的; (五)发现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终结调查的情形。
第六步 执行
【处罚决定的履行】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 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不停止 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强制执行的适用】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 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 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 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同一环境违反行为,同时违反了具有包容关系的多个法条的, 应当从一重处罚。
6、多个行为分别处罚
一个单位的多个环境违法行为,虽然彼此存在一定联系,但各自构成独 立违法行为的,应当对每个违法行为同时、分别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罚 程 序
违法事实确凿 简易 程序 有法定依据 罚款数额较小或 者警告处罚
环境行政处罚
贡家兵
一、环境行政处罚的概念 二、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三、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
一、环境行政处罚的概念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行政责任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具 有法定管辖的行政机关,对违返行政法律规范 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 裁。 环境行政处罚 环境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在环境保护领域的 具体体现,它是由法定行使环境行政管理职能 的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的行 政制裁。
(二)环境行政处罚的裁量
1、从重处罚
(1)主观恶意的,从重处罚
如:“私设暗管”偷排的,用稀释手段“达标”排放的
(2)后果严重的,从重处罚
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造成饮用水中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
(3)区域敏感的,从重处罚
如: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4)屡罚屡犯的,从重处罚
如:环境违法行为人被处罚12个月内再次实施违法行为的
基础程序
一般 完整性
程序
公正性
环境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1、检查现场(执法人员不少于2名;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2、查清事实(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相关证据) 3、告知(指出违法事实,说明处罚依据;告知当事人有 权进行申辩和陈述) 4、听取陈述(听取陈述制作相应笔录) 5、作出决定(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告知当时人有 权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决定之 日起3日内报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6、执行 7、结案
二、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环保部门在查 处环境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 度,酌情决定对违法行为人是否处罚、处罚种 类和处罚幅度的权限。 正确行使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严格执 法、科学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一)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原则
处罚决定书的制作
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 定书。 对同一当事人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环境违法 行为,可以分别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可 以列入同一行政处罚决定书。
处罚决定书的内容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 称、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码、地址等;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和理由;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 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名称 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且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印章。
当事人申辨的处理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 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 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五步 处理决定
下达处罚决定是实施一般程序的第五步。 处理决定是行政处罚的实质行为,处罚决定 书一但作出并送达,标志单方意愿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行为已生效(被撤销除外)。
谢 谢
2、从轻处罚
主动改正或者及时终止环境违法行为的,主动消除或者减 轻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 法行为的 ,环境违法行为所致环境污染轻微、生态破坏程度 较小或者尚未产生危害后果的,一般性超标或者超标总量排 污的,从轻处罚。
3、单位个人“双罚”制
如《水污染防治法》第8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造成水污 染事故的,由环保部门对该单位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可以处以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 的收入50%的罚款。
4、按日计罚 5、从一重处罚
例:在人口集中区焚烧医疗废物第行为,既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规定(责令 停止违法行为,处两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又违反了《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 法》第17条“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采取防治污染环境的措施”的规定 (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应选择其中处罚较重的一个法条予以处 罚。
1、过罚相当 2、严格程序 3、重在纠正 4、综合考虑 5、量罚一致 6、罚教结合
环境行政处罚应与环境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应当遵循调查、取证、告知等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处罚不是目的,必须首先责令违法行为人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环境违法行为人是初犯还是再犯、主观过错程度 同一地区、情节相当的同类案件,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基本一致 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归档顺序
正卷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 (二)立案审批材料; (三)调查取证及证据材料; (四)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听证 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及送达回证; (五)听证笔录; (六)财物处理材料; (七)执行材料; (八)结案材料; (九)其他有关材料。
环 境 行 政 处 罚 的 一 般 程 序
立案
调查 取证
执行
结案
案件 审查
作出 决定
告知和 听证
第一步 立案条件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7个工 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 (一)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 为; (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三)属于本机关管辖; (四)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 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 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步 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实施一般程序的第二个步骤。 调查取证是对已发现的违法行为或者已立案的 违法行为进行查清事实和收集证据的行为。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证明行为人是否有违法行为, 以及违法行为的从重从轻或免除的情形。
调查人员职权
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中 国环境监察证或者其他行政执法证件。 调查人员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勘察、取样、录音、 拍照、录像; (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 和提供有关材料; (三)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排污记录和其他有关材 料。
听证的条件
适用听证程序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作出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的罚款 和没收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注:“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的罚款。
2、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当事人不要求听证的, 环境行政机关可不组织听证。但是环境行政机 关认为有必要组织听证的,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之后也可以组织听证。
第七步 结案和归档
【结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结案: (一)行政处罚决定由当事人履行完毕的; (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强制执行完毕的; (三)不予行政处罚等无须执行的; (四)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的; (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可以结案的其他情形。
归档
【立卷归档】结案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按 照下列要求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一)一案一卷,案卷可以分正卷、副卷; (二)各类文书齐全,手续完备; (三)书写文书用签字笔、钢笔或者打印; (四)案卷装订应当规范有序,符合文档要 求。
案件审查注意事项
注意处罚主体与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不能有 错。 没有营业执照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处罚不 能处罚没注册的单位,要处罚出资人。 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调查程序违 法的,应当退回补充调查取证或者重新调查 取证。
第四步 告知和听证
告知 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法律依据,拟作出行政处罚和 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 听证 听证是指环境保护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 前,公开举行由厉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 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与质证的过程。 告知和听证要给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填写送达回证,留置送达应说明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