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授课系(部):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学时(学分):64 执笔人签字:刘雨平审核人签字: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现代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在这个领域无论从事企业基层业务操作还是管理工作,都必须具备该课程的知识。

它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包括了物流管理专业若干主要课程的内容,如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

同时,还涉及到经济、管理、运筹、统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另外,这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现代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其他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周课时为4 ,总课时64 课时。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物流信息采集与管理、物流成本管理、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等。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了解和掌握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物流服务与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物流活动的基本环节、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物流活动各环节的关系和整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现代物流方面的基本素质,以及运用知识认识和理解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能上的准备。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既是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课程,如货物学、管理学等,是学好现代物流概论的基础。

同时一些后续的专业课如运输组织管理、仓储及配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物流、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都必须在掌握现代物流概论的基础上才能学好。

(二)课程基本理念《现代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基本理念是“通识、专业、践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实习、课程设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掌握物流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对现代物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将最新的物流理念、物流技术与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学生对物流的形势、就业方向及应具备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

方法能力: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例分析、模拟实训、现场体验等实践教学,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从事物流行业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职业通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利用物流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现代物流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善于了解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

树立物流系统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学习情境)。

各学习情境划分子情境或学习单元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建议。

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 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1. 软硬件条件多媒体教室、物流软件实训室、供应链一体化沙盘实训室。

2. 师资条件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必须达到“双优” ,即熟知理论体系,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主要要求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先进的实践教学观念和较强的实践教学组织掌控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的能力等。

(二)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现代物流理念与物流技术知识应用的能力,学习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团队融合、工作技巧)等。

1、“教、学、做合一”教学法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即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演示,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或案情分析会的形式对案例开展讨论。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现场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铁路站场、港口码头等单位参观实践,请兼职教师讲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有条件的企业让学生顶岗实践,使学生边做边学,生产学习一体化。

4、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

以物流系统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校园垃圾循环处理系统的设计,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开展实地调研,收集资料,设计讲解PPT。

学生通过带着任务去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启发式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配送方式的选择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入手,继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设疑、设问等形式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展开讨论。

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学生可带到课后继续讨论,去查阅资料,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收效很好。

7、课内外结合型教学法除课内规定开设的实验实训以外,还通过学院物流爱好者协会、班上科技活动小组等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8、多角度互动型教学法学校、学生和企业进行互动,理论讲授、实验实训、技术讲座互相贯穿,教师、企业专家、校友、在校学生相互交流,形成一个多角度互动的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手段方面: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同步演练教学、仿真教学、企业参观与调研、比赛与讲座等形式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互相促进,形成涵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程实习、职业技能强化培训、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一体化的多维课程教学体系。

(三)教材编写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 )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五、课程评价、考核方式1.课程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学生听课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二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平时成绩(40% ):(1)由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质量情况给定分数;(2)由学生互评给定分数;第二部分为考核成绩(60% ),期末进行闭卷习题笔试,由教师评定笔试成绩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1.教材:《现代物流概论》,段圣贤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3 月2.参考书:《现代物流学》,文振华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2 月《现代物流学》,孙秋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2 月《现代物流学》,梁金萍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现代物流》,上海现代物流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年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校内教学模式与校外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开展和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上答疑与辅导,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

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资源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提供实训场所。

课程实施过程需使用的资源有:1)课程标准:全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等;2)教材、课件、习题集、案例集等七、其他说明实施建议: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中,要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影片的形式呈现资料,以更加直观的方法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2)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最大限度的应用实践教学,利用学校实训室,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专业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