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
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

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
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
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
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
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
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
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
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
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
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
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
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
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
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
“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
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