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学和胚胎学 肌组织

组织学和胚胎学 肌组织


一、骨骼肌
• (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 细长圆柱、长短不一、多个细胞核
明 / I 带 暗 / A带
Z线
H带 M线
Z线
肌节
肌原纤维的明带、暗带
明带(I带) 中部有Z线 暗带(A带) 中部有H带, H带中央有M线
肌节(sarcomere)
肌节是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
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 不随意肌,持久有 易疲劳 节律收缩
细胞核
横纹 闰盘 肌原纤维 T小管 L小管 终池 肌节 分布 功能
多个、细胞周边
有、明显 无 明显 有、A带I带交界处 发达 发达 有 附着于骨骼
一个、细胞中央
有、不明显 有 不明显 有、Z线水平 稀疏 稀疏
一个、细胞中央
没有 无 没有 小凹 很少 无
纵横小管连接 形成三联体
形成二联体
有 心壁
没有
没有 内脏、血管壁 不随意肌,缓慢持 久收缩
Z线
粗肌丝
Z线
明/I带 (只含细 肌丝)
暗/A带
M线 含粗、 横桥 —— H 带—— 细肌丝 Z线 含粗肌丝 Z线
————肌节———— —H带 — 松弛时: Z 线 Z线 M线 │ │
收缩时:
Z线 │
Z线 │
• A带不变 • I带、H带变化 • 肌节变化
骨 骼 肌 收 缩 示 意 图
• 2、肌膜与横小管 • 横小管: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小管(T小 管) • T小管与肌原纤维垂直 • 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 传导兴奋
肌节(电镜)
肌节
A 带 H带 线 M线
I 带
Z线
Z线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 1、肌原纤维 • 粗肌丝:肌动蛋白、位于A带 • 细肌丝:肌动蛋白、起自Z带,位于I带并伸 向A带 • 收缩:粗肌丝牵拉细肌丝,细肌丝向A带中 的H带滑行 • 舒张:Z线间距增大,I带、H带增宽
一条肌原纤维
细肌丝
• 3、肌浆网与纵小管 • 纵小管:肌浆网(SER)包绕肌原纤维, 并沿长轴纵行排列,分支吻合,形成连续 的管状系统(L小管) • 终池:靠近T小管的L小管末端膨大处 • 三联体:横小管及两侧终池
横小管
肌膜——
横小管
纵小管
——肌原纤维
——肌丝
A/暗带
终池
I/明带
骨骼肌结构
肌浆网 三联体 横小管 明带 暗带
三、平滑肌
• • • • 长梭形、无横纹 核卵圆形或杆状 平行成束或成层排列 横切面肌纤维粗肌丝束,不形成肌原纤维 • 平滑肌纤维的肌膜也内陷形成小凹,但不 形成横小管 • 相邻纤维有缝隙连接,快速传递冲动
三种肌组织的比较
名称 形状 骨骼肌 长圆柱形 心肌 短圆柱形 平滑肌 细长梭形
• 4、线粒体:产生ATP,为肌收缩提供能量
(三)肌的构成
• 肌外膜(整块肌肉外) • 肌束膜(肌外膜向内延伸,
包绕肌纤维成束)
• 肌内膜(肌纤维周围) • 肌膜(肌纤维细胞膜)
• 肌外膜、肌内膜、肌束膜均为CT • 肌膜为肌纤维的细胞膜
二、心肌
• 分布:心及邻近大血管根部 • 由心肌纤维构成
肌组织 Muscle tissue
授课教师 焦艳
概述
肌膜(细胞膜)
肌细胞 肌浆(细胞质) 肌组织 细胞间质(无) CT、血管、淋巴管、神经
分类
• 骨骼肌 • 心肌:心脏及邻近大血管根部 • 平滑肌:血管壁、内脏器官
横纹肌 随意肌 不随意肌
几个名词更新
• 肌纤维:肌细胞形态如长纤维状
• 肌膜:肌细胞的细胞膜 • 肌浆:肌细胞的细胞质 • 肌浆网:滑面内质网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特点有:
• 1、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且相互吻 合 • 内含大量线粒体 • 只有一个椭圆形细胞核
• • • •
2、闰盘 相邻心肌纤维相互连接处 横向连接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 纵向连接部分为:缝隙连接→可传递冲动
• 3、肌丝:粗细不等的肌丝束,也有明暗带, 但是不明显 • 4、横小管较粗,肌浆网疏松,纵小管不发 达,终池扁而小,仅有二联体 • 心肌纤维储Ca2+能力差,需不断从体液中 摄取
相关主题